• 字成一派011期 | 余世存:豫

    2020-11-22 來源:字在 分享到:

    ?豫的本義?

    “豫,樂也。”

    豫字本義為象,“豫,象之大者。”

    象字從陸地上最大的動物取象,再具象、抽象、形象,要承擔的功能和意義太多。比如樣子、模樣就是象,比如太陽、月亮就是象,“懸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執大象,天下往”,比如摹仿就是象,“因勢象形”,……以至于豫字初雖同義,很快獨立出來,揭示自然之奧秘,言說著世界的意義。

    為了讓象之義明確,豫字就分走了大象的不少特征。人們見到大象都有一種無來由的開懷,所以豫就有了快樂、安樂、舒服的意義。“豫,樂也。”人們看見大象的舉動,雖大亦萌,感覺有游戲的成分,所以豫就有了游戲、娛樂的意思。“逸豫可以亡身。”大象的出現使得周圍的一切都有了不同,豫因此有了參與的意義。大象的出行是先民眼中的大事,所以豫就有了出游的意思,“度秋豫以收成。”上古之時,大象經常在中原一帶出沒,豫就有了地理空間的意義,豫州是古九州之一,即今河南省,至今豫仍為已無大象的河南省的簡稱。

    這種文字的演變,與其說文字的意義是不斷發展豐富著的,不如說文字符號一經出現,它內在的邏輯或伏藏其中的意義就有待于人們不斷地發現,以適應自己的需要。先民可取象的事物雖多,但一經取象,就理所當然地要把該象具有的意義全部發掘出來。大象的動物遲緩,不緊不慢,似乎是長于準備,故豫字就有了豫備、準備、下笨功夫等含義。大象的舉動能說明結果,故豫字有了豫言、事先、預知的含義。

    因此,當先民們創造出來燦爛的文化,使得一切大型動物只具觀賞價值,或者使其不得不遠離文明中心地帶;當中原大地再也見不到大象的蹤影的時候,豫字已經獨立,在漢字漢語世界運用得更為普遍。

    篆書 曾紀澤

    ?豫的時間設定?

    “我在研究中國文化的時空觀時,發現了豫的時間設定。”

    豫不僅指代空間,更指時間。

    我在研究中國文化的時空觀時,發現了豫的時間設定。當我們用陰陽兩儀來生成時間,或把一個太陽年時間按陰陽兩儀排列,到了小雪時節的一候多的時間,就是每年的11月23日至29日之間,陰陽結構呈雷地卦象。

    這一卦時據說曾經命名為“馀”,人們看到小雪降臨,腳踩大地,無不有小心翼翼地準備、緊張和輕松游戲之心,“馀”即余力、輕松、安樂。有人以為這個命名不夠形象,那么人們在冰雪地上的笨拙、喜樂之態跟手舞足蹈的大象差不多,先哲就用豫重新命名。雷地卦被稱為豫卦。象腿踩在地上,本來就象雷聲在地上響動,如此命名,真是太形象了。

    雷地豫卦,陰陽排列為陰陰陰陽陰陰,用0和1的排列,則為000100,五陰中有一陽。五陰象征著門戶能敞開出入,一陽則關系了門戶。先民們從中受到啟發,發明了門閂、門鎖,對開的兩扇門或窗戶,只要里面中間置入一橫木,或外面中間鎖上,外人就難以打開。先哲為此系辭說,“重門擊坼,以待暴客,蓋取諸豫。”這就承認,家門、城門,或小或大的門閂,其發明的靈感來自豫卦。直到今天,邊遠地帶的農村仍多用門閂,而且用兩根橫木做門閂加固,孩子們熟悉的謎語,“兄弟兩人一般高,你捅我一刀,我捅你一刀。”就是指這種門閂。

    豫卦

    一年的豫卦時間是歡樂的,農事早已完畢,立冬時間的準備工作已經告一段落,個人的冬衣、家庭的取暖、單位的炭敬,貓冬的食物,等等,都已經準備妥當,人們準備安然過冬。小雪適時降臨,男女老少踏冰雪而行,心情會快樂起來。這就是豫卦時的開懷。但樂極生悲,不少人此時安于跟自然相處,忘了安全。比如此時室內干燥,容易引發火災。比如為貓冬準備的財物外露,如同秋收時的“負且乘,致宼至”,此時不僅會招來小偷小摸,也會招來異族、敵對勢力的侵犯。直到今天,在外辛苦打工的人們知道,冬天是要防范盜賊的,不然,一年的收入就被偷走,返鄉過年的路會更艱難辛酸。

    豫的豫備、防備之義因此顯明。在古代,除了春耕秋戰,豫卦是閑著無事而生事的時機。從個人和家國的生存而言,此時也是注意安全、加固村寨城池的機會,進而去搶奪他人、為本家、本部族、本國建功立業。想想看,此時人們行走都困難得呈現萌態,如果自己和自己一方準備充分,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此時被攻擊者很難站穩,因此有利于一擊成功。豫卦系辭就是,豫,利建侯,行師。就是說,人們看到雷地豫卦時空,一聽到踩到地上有悶悶的聲音,就明白機會來了,可以做好準備,穩定好自己的后院,成群結隊去掠奪別人了。

    隸書 曹全碑

    “順勢而為,這是豫卦的真諦。”

    用我們現代人的話說,在豫卦時間,要防火防盜防敵人;當然,進攻也是最好的防御。我們經常看到派出所、居委會在此時張貼告示,提醒大家,最近火災、入室搶劫、順手牽羊一類的案件多有發生,望大家相互轉告,注意安全。

    先哲為此總結,“豫,剛應而志行,順以動,豫。豫,順以動,故天地如之,而況建侯行師乎?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圣人以順動,則刑罰清而民服。”就是說,順勢而為,這是豫卦的真諦。能像豫卦那樣順其事理而行動,天地都能如你所愿,何況出兵打仗建功立業呢?天地順而動,所以日月運轉不失其度,四季更替不會錯失。圣人順以動,就會賞罰分明而民眾心悅誠服。

    先哲為此感慨,豫之時義大矣哉!

    楷書 顏真卿

    ?豫的空間論?

    “得中原者得天下。”

    回到空間。

    回到豫地,河南,我們的中原大地。

    河南素有“九州腹地”之稱,它豐腴、肥沃,集四面八方之利,海河、黃河、淮河、長江等幾大水系橫貫其間。盡管有秦嶺山系的桐柏山、伏牛山、大別山自西向東,呈現門閂之象,在歷史上也確實曾起到了門閂的作用,阻擋了南北勢力排撻直入;但一旦咽喉被制,門閂被挑起,進入中原而橫掃江南就極為方便。

    得中原者得天下。這豫言幾成共識。故問鼎中原、逐鹿中原、決戰中原,在我中國史上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大戲。豫,利建侯,行師。河南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武王伐紂、周公營洛、春秋諸侯爭霸、戰國群雄逐鹿、劉邦項羽對峙、光武劉秀興漢、曹魏中原稱雄、隋末瓦崗暴動、趙匡胤陳橋兵變、岳飛抗金鏖兵、李自成中原血戰、劉鄧大軍挺進中原……都發生在豫地。

    蔣公字介石,豫卦第二爻,“介于石,不終日,吉。”中原大地可能就是那塊石頭,但他引黃河之水以淹中原,為禍人民,實為不吉。他把西南當作石頭,而在大決戰的時代丟掉了中原大地,亦為不吉。他最后離開大陸,把小島當作石頭,總算能夠偏安一隅。

    河南因此一度成了兵荒馬亂之地的象征,如此強化了人們對中原大地的重視。人們一根筋地認為自己居“天地之中”,中成了河南人的專利,成了他們的口頭禪或方言,中不中?中。但中庸難居,人民難以安居樂業,災民、流民居多。日居月諸,代代無窮,民性中反而有了不開化、認死理的一面。我生活跟河南結鄰的隨州,小時候聽村里說起,稱南方來的人為蠻子,北方河南來的人為冭子(tai,三聲),河南人以討飯的為多,人們不屑地稱為“叫(告)花子”,那神情,也是自己的家鄉最好,以天地之中來評判外界的一切。

    河南省地圖

    我的家鄉當然沒有河南重要,但河南人確實在歷史上活得不安,權宜、投機、占便宜,使得小偷小摸盛行,并四面出擊。到今天,防火防盜防敵人的口號,變成了防火防盜防河南人,“嚴厲打擊河南籍小偷”、“穿拖鞋者和河南人禁止入內”一類的標語一度在全國各地出現。“知乎”平臺上甚至有這樣問題:“河南人真的愛偷東西嗎?”諸多回答都佐證了這一問題,有回答甚至說,“河南人還愛偷吃的我也是非常服氣,從小到大也沒見過偷吃的,以后建議大家真的別來河南上學了,地獄黑(地域黑)我以前還不信,現在信了。這是窮成啥樣了,偷酸奶,偷月餅,偷罐頭……”

    但河南跟豫卦時空的聯系不僅只有負面的現象,還有很多光榮的成績。如果我們知道河南人在困境中仍勇猛拼搏,甚至求之音聲,發展出“河南梆子”、“豫劇”等劇種;如果我們知道河南人有守重孝的習俗,我們就能理解先哲給豫卦系辭說,“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

    豫劇

    ?最具代表性的豫卦人?

    “所有豫卦時空出生的人都具備豫卦的特征。”

    豫之時空之義大矣哉!

    有時空天地,有豫人群體,那么,有沒有具體的可為我們識別的豫人呢?

    答案是肯定的,所有豫卦時空出生的人都具備豫卦的特征。在我的研讀中,古往今來最有代表性的豫卦人是曾國藩,他出生于11月26日。曾不過是出生于普通的耕讀家庭,卻一步一步成長為“千古完人”,“地主階級最厲害的人”。他本為一讀書人,卻能下笨功夫,領兵打仗,“結硬寨,打呆仗”,最終有了“曾剃頭”的稱號,“利建侯行師”,在傳統時代被謚為人格成就最高的“文正公”。

    在清王朝時代,絕大部分讀書人只能做文臣,做才子,最有抱負的天才也只能做名士、學者、文人,當他們窮經皓首地做考據時,曾國藩卻能立德、立功、立言。梁啟超以為,“文正固非有超群絕倫之天才,在并時諸賢杰中,稱最鈍拙;其所遭值事會,亦終生在指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爍今而莫與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歷百千艱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銖積寸累,受之以虛,將之以勤,植之以剛,貞之以恒,帥之以誠,勇猛精進,堅苦卓絕。”

    一如古人說,一部法華經,一個艮字可了;梁啟超的話,一個豫字可了。曾國藩固然得豫義,他也遇上清王朝的豫卦時間,西方列強和太平天國的槍炮如雷聲在大地上滾過,雷出地雷,“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讀書識字者,又烏可袖手安坐,不思一為之所也。”時代呼喚也終于出現了可以恢復我“上帝”、“祖考”光榮的人物。

    曾國藩的人生深得豫義。豫卦人可以共勉矣。

    曾國藩

    ?豫字的組詞?

    “考察豫或猶豫,它曾經那樣生動而新鮮。”

    但作為一個漢字,豫字已經快成為化石了。它曾經多么流行啊,因為它跟我們視野里最大的動物形象相連,引起了我們無盡的想象和創造。它跟心情相連,最幸福的生活就是逸豫,最無主見的態度就是猶豫。它跟人生社會相連,最重要的問題在于,豫則立,是的,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它跟我們的計劃相關,豫備、豫知……但在豫字組詞的眾多詞語中,大部分已經成了書面、文言、少數乃至個別人才會使用的詞。如愷豫、遲豫、歡豫、豫然、豫早、豫賈、豫感、豫告、冘豫、豫順、廁豫、蚤豫、沖豫、富豫、缊豫、康豫、豫知、奢豫、參豫、關豫、底豫、豫備……

    在這些詞語中,大概只有“猶豫”一詞還活在漢語世界的日常之中。猶豫不決、猶豫不定、猶豫再三、毫不猶豫……即使如此,猶豫仍太文了,遠不及“不果斷”、“難決定”、“做不了主”、“選擇恐懼”等來得直接。

    考察豫或猶豫,它曾經那樣生動而新鮮。老子說,“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焉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容;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渾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在哲人那里,豫那樣的龐然大物在冬天過河的行為模式,猶那樣的動物察看四周時的小心態度,都是值得效法的,猶和豫的謹慎一面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行書 王安石

    ?豫的邊緣化?

    “它承擔言說世界的奧秘和意義,預備、預言、猶豫、逸豫,等等,為什么越來越為其他的文字話語取代了呢?”

    設問一下,豫字為什么會從漢語生活中邊緣化,乃至有淡出成為化石的命運?在漢字的歷史上,有不少漢字都有過這樣的命運。但不同漢字的覆亡仍有不同的原因。

    我曾經猜想是大象離開中原大地的原因,但象、像的生命力似乎萬壽無疆,形象、鏡像、對象、偶像也活躍在每個言說漢語的中外人士口中。那么,豫呢?它承擔言說世界的奧秘和意義,預備、預言、猶豫、逸豫,等等,為什么越來越為其他的文字話語取代了呢?

    我相信是因為豫的關鍵義,逸豫快樂,離我們現代人遠去了。陳嘉映先生曾斷言,“與希臘人相比,現代人一望可知和殘廢差不多。”這一殘廢可有很多解釋,不論精神上、心靈上的殘廢,就拿心情來說,現代人已經難以望古希臘人項背。西方人早就感嘆過,法國大革命后出生的人,已經不知道人類的歡樂為何物。現代人東奔西走數百年,科技日益昌明,財富日益豐裕,口福日益豐富,人心反而飄忽不安,至于今日,人人都有不滿,人人都有一時一地的憂郁。

    現代人不知快樂為何物?為了找回快樂,現代人用“歡樂總動員”、“快樂大本營”、“搞笑視頻”一類的產品來挑逗人心。為了找回快樂,現代人用“百憂解”、“脈動”、“嘻哈”一類的藥物和行為來刺激神經。為了找回快樂,現代人用權力、金錢、知識乃至科技的游戲來麻醉自己。但現代人仍不快樂,年輕一代躲進次元世界,宅得令人心痛,腐得令人心煩意亂。一旦進入元世界,現代人就在網上、在街頭撕裂。

    草書 王羲之

    現代人對時代多有誤解。不說東方與西方,就是古代與現代,人們也多想當然。要么以為鄙視過往,以為活在現代的自己太賺了,太優越了。要么以為古人的生活比現代人簡單,活在現代的自己要應對的事太多,現代人太不容易了。

    現代人的神情寫在臉上,有人偶然調查去名山大川觀光的同胞,發現大部分人的神情都不輕松,疲憊、難得輕松,難得開懷;有人在紐約街頭隨機調查過往行人,發現大部分人都承認自己不快樂。

    我也曾經跟人討論過這一問題,甚至有人討論過我的問題,從年輕時到現在,都有人以為我活得嚴肅了、認真了,以至于我難以報告我的歡樂。很久以后,我重讀孟子時,發現了這一人生的幸福。

    孟子去齊,充虞路問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聞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時,此一時也。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由周而來,七百有余歲矣。以其數,則過矣;以其時考之,則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吾何為不豫哉?”

    是的,吾何為不豫哉?!

    我愿意把這一豫字和孟子的話報告給現代的讀者。

    本 期 嘉 賓

    余世存

    詩人、學者

    余世存,詩人、學者。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湖北隨州人,現居北京。做過中學教師、報社編輯、國家官員、志愿者。曾任《戰略與管理》執行主編,《科學時報》助理總編輯。主持過十年之久的“當代漢語貢獻獎”。已出版作品:《非常道:1840-1999年 的中國話語》《老子傳》《人間世:我們時代的精神狀況》《家世》《大時間:重新發現易經》《立人三部曲》《一個人的世界史:話語如何改變我們的精神世界1900-2000》《東方圣典》(合編)《先知中國:中華文明軸心時代的偉大智者》《時間之書:余世存說二十四節氣》《微觀國學》《節日之書:余世存說中國傳統節日》《己亥:余世存讀龔自珍》等。



    分享到: 編輯:卜貝貝 統籌:劉德華

    相關新聞

    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