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報全媒體記者 景靜 文/圖
“10個人一組,大家保持好1米間隔。”“阿姨,您的二維碼有嗎?我幫您打開。”?……從8月7日接到社區電話組織通知以來,馬子莉一直和其他志愿者堅守在一線,這已經是她成為二七區人和路街道疫情防控一線志愿者的第4天了。
火速加入志愿者隊伍,“我是黨員,義不容辭”
8月5日,人和路街道杏苑社區黨員群里發了一條關于招募社區志愿者的通知,馬子莉第一時間就報了名。“由于身處封控區,只能居家辦公,當8月7日早上接到社區組織電話,就立即行動,很幸運能參與到全民第三次核酸檢測的志愿者隊伍中。”馬子莉說,自己是黨員,這是義不容辭的事兒。
抵達社區核酸檢測點后,馬子莉在社區工作人員指引下完成了志愿者培訓,并換上了志愿者的紅馬甲。“我接到的指示是:校對10人一組的數量,保證封管封箱的數據準確。剛開始我是懵的,要怎么查才能輔助數據準確呢?在不斷摸索中,我找到了辦法,在每位居民經過體溫區后,幫他們打開核酸檢測碼,以便加快掃碼速度,從而加快整個核酸檢測進程。”
過程中,馬子莉遇到了不少問題,要么是老人不會用手機,要么是找不到預約信息等,她就一個個耐心幫他們解決問題。“在幫助他們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了自己作為志愿者的價值和意義,竟還有些成就感,還挺開心的。”
一邊心疼醫護人員,一邊自己中暑卻不自知
“在這種特殊時期,每個醫護人員是戰士,是英雄,他們是最可愛的人。”忙活了大半天,馬子莉中午得空吃飯時摘掉了一次性手套,卻給她嚇了一跳。“我從戴上手套到摘下差不多3個小時,戴的時候沒感覺,摘掉了看到手才知道,像是在水中泡了3個小時的樣子。”馬子莉不禁感慨到,醫護人員這一天12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穿著防護服在高溫下,連續幾天為大家做核酸檢測,又是何等滋味呢。
午飯后,馬子莉盡快回到了工作崗位,希望多替社區工作人員分擔些,“他們從7·20暴雨之后就一直在一線,都沒有怎么休息過。”可她卻沒發現自己身體的不適,直到社區工作人員催著她休息,由其他志愿者輪班,她才發現自己中暑了。
“后來想想那天中午最高溫度有34℃,回到家就頭暈、嘔吐,直到半夜才好些。”而此時的她,看到家園群里在號召居民準備些冰塊,以防社區工作者、物業和醫護人員中暑,馬子莉的眼眶濕潤了。“困難時期,看到群里一直在傳播正能量,就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仿佛背后的脊梁有了力量。”
在人和路街道,像馬子莉一樣的志愿者共有2000余人,其中黨員約500人。“疫情是一場大考,我們每個人都無法置之度外。而我們這些黨員志愿者,更要奮戰在一線,‘迎考’我們是認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