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中國人民志愿軍第9兵團發起長津湖戰役。
在寒風凜冽的陣地上,第20軍59師177團6連正在靜靜潛伏,等待著南逃的敵人的到來。寒冷比敵人的子彈、炮彈更可怕。零下三四十度的嚴寒很快使戰士們身體變得冰涼,漫長的等待下,冰寒刺骨,但每一名戰士都緊緊握著手中的槍,保持著戰斗姿勢。
當倉皇逃跑的敵人終于到來,整個連隊卻沒有一個人站起來沖鋒——歷史會記住這悲壯一幕,中國人民志愿軍20軍59師177團6連,成建制被凍死在陣地上。
我愛親人和祖國,
更愛我的榮譽,
我是一名光榮的志愿軍戰士。
冰雪啊!
我絕不屈服于你,
哪怕是凍死,
我也要高傲地聳立在我的陣地上!
人們無法想象,在嚴寒天氣下,這名叫做宋阿毛的戰士,是如何掏出紙筆,用凍僵的手,一筆一劃書寫下滿含著堅強意志與熱血忠誠的詩句。
在慘烈至極的長津湖戰役中,像這樣成建制凝固成冰雕的連隊,不止一個。那些勇敢的志愿軍官兵,為了戰斗的勝利,寧死不脫離戰位一步,至死保持著威嚴整齊的戰斗姿態,把生命永遠定格在了那個最寒冷的冬天。“冰雕連”三個字從此被載入史冊,承載著志愿軍官兵鋼鐵般的不屈意志、堅定的戰斗決心以及對祖國無限的熱愛與忠誠,成為中華民族一座不朽的精神豐碑。
那個最寒冷的冬天已經過去71年了,他們所守護的祖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家強大,人民富足,即便是再寒冷的冬天,人們都可以在溫暖的房間里安然度過。但現在,居然有人對這群最可愛的人發出了污蔑和抹黑的聲音!
昨天新浪微博一個大V的發言火了。
—— 關鍵詞:“正義性”“沙雕連”“英明決策”
以反思戰爭為借口,攻擊抗美援朝的正義性,甚至用侮辱性的詞匯嘲諷污蔑英勇犧牲的烈士群體,何其可惡!何其可恥!何其可恨!
“正義的事業是任何敵人也攻不破的。”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正是由正義奠基。雖然那場慘烈的戰爭已經距離我們很遠了,但這正義性是時光無法消弭的。
朝鮮內戰爆發不久,美國政府從其全球戰略和冷戰思維出發,決定糾集所謂“聯合國軍”進行武裝干涉。戰火很快燒至鴨綠江邊,美軍飛機多次轟炸中國東北邊境地區,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嚴重損失。美國同時派遣第七艦隊侵入臺灣海峽,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臺灣。另外還向法國提供軍援,支持擴大在越南的殖民戰爭,企圖從南翼牽制中國。“它要把三把尖刀插在我們的身上,從朝鮮一把刀插在我國的頭上,從臺灣一把刀插在我國的腰上,把越南一把刀插在我們的腳上。”中國主權和安全受到嚴重威脅。歸根到底,這是一場由美國主導的、以帝國主義霸權和武裝侵略邏輯挑起并發動的戰爭。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抗美援朝的決定是面對強加戰爭威脅奮起應戰的英明決策,是正義之師行正義之舉。正如毛澤東1951年10月23日所說:“既然美國侵略者已經向我們進攻了,我們就不能不舉起反侵略的旗幟,這是完全必要的和完全正義的,全國人民都已明白這種必要性和正義性。”
正是因為出兵的正義性,千千萬萬的志愿軍戰士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即使當時美軍挾二戰勝利之威,是世界上頭號軍事強國,志愿軍與其武器裝備差距猶如天上地下。
正是因為戰斗的正義性,數以百萬計的志愿軍官兵堅定著“正義必勝”的信念,敢于勝利,為了贏得勝利拼盡全力。所以年輕的戰士以光榮的榮譽感高傲地聳立陣地之上,把生命定格成這支隊伍不朽的精神豐碑。
正是因為反侵略戰爭的正義性,抗美援朝戰爭受到國內民眾的踴躍支持,百廢待興的國家被迅速組織起來:參軍、參戰、支前的熱潮迅速席卷全國,各地的民間運輸隊、醫療隊、擔架隊趕赴抗美援朝戰場從事戰地勤務工作;在工農業生產線上,廣大工人農民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愛國主義生產勞動競賽和增產節約運動,老百姓“男女老少齊上陣、家家戶戶忙炒面”,工人自愿晝夜奮戰生產物資,“多生產一粒子彈,多消滅一個敵人”,保證以充足的物資供應志愿軍的需要。
擊落美軍“雙料王牌”的志愿軍空軍戰士韓德彩后來回憶說:“美國人的飛機確實先進,飛行員作戰經驗豐富,但有兩點不能跟我們比。我們敢于空中拼刺刀,他們不敢;他們是不義之戰,國內反戰。我們是正義之戰,全國支持,這個他們更不能跟我們比!”
正義必勝!
志愿軍在異國戰場度過一日日的嚴寒,終于迎來了料峭的春天。他們用一次次靜默的蟄伏、一回回無畏的沖鋒,贏得了一場場勝利。首戰兩水洞、激戰云山城、會戰清川江、鏖戰長津湖、血戰上甘嶺……志愿軍把“聯合國軍”打回了三八線以南,把美國打到了談判桌上,把美方代表從傲慢無禮趾高氣揚打到無奈妥協默然無語,把新中國的國威打響到全世界!
抗美援朝戰爭完全實現了軍事戰略上的預想,一改近代以來中國備受欺凌的歷史,中國人民第一次感受到了作為大國的尊嚴,空前團結起來。“這一戰,再次證明,正義必定戰勝強權,和平發展,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這場勝利讓敵人再不敢有侵犯中國國境的企圖,讓子孫后代不必成長于戰火紛飛的環境。時至今日,我們之所以能夠擁有幾十年的和平發展環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之所以能夠取得巨大成就,都離不開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帶來的“和平紅利”。
“戰爭是一面鏡子,能夠讓人更好認識和平的珍貴。”戰爭無疑是沉重的,但是為了和平的戰爭,為了守護家園的戰爭,是有意義的。那些不畏死亡、忠于祖國的戰士,他們為之犧牲的這場戰爭,是一場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戰,是一場以弱勝強、以戰止戰的立威之戰,它不需要背負所謂反思戰爭罪惡的包袱,反而閃爍著中華民族的榮耀。
如今,在輿論場上,仍有個別人試圖全盤否定抗美援朝戰爭,質疑出兵正義性,試圖抹殺偉大勝利。在他們的謬論中,這場正義的反侵略戰爭被認為是需要“反思”的戰爭、志愿軍英雄成為被諷刺嘲弄的對象、志愿軍的勝利歸因為“炮灰論”“人海戰術論”……無論他們對事實如何歪曲、涂抹、篡改、戲謔、詆毀,歷史寫在人民心中,付出了巨大犧牲的中國人民,一定會堅定不移捍衛先輩用鮮血和生命寫下的歷史,任何人都無法抹殺。
長津湖清澈的湖水如明鏡一般,靜靜提醒著人們,曾經有一支無所畏懼向死而生的英雄部隊擁有壓倒一切敵人的英雄氣概,是我們民族的驕傲,是所有軍人的榮耀。他們的精神化作民族的脊梁,永垂不朽、歷久彌新,至今激勵著我們無所畏懼、勇于勝利。
“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在即將過去的“十一”假期期間,很多市民來到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祭掃烈士墓。在楊根思、邱少云、黃繼光等烈士的墓前,除了鮮花之外,還擺放著一些戰斗機、航母的模型或圖片,人們用這樣的方式告慰英靈,緬懷英烈,表達崇敬,繼承精神。
而寥寥幾只碰壁的蒼蠅,必將受到人們旗幟鮮明地駁斥抵制,遭受人們的唾棄;其編織的荒誕的無稽之談,也必將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我們堅定不移地捍衛先烈的榮譽,是為了讓這個國家永遠有英雄的坐標在閃亮,讓這個民族永遠有榜樣去敬仰。讓英雄的精神去感染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若有風雨再起,英魂必將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