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重磅發布!河南等地領任務,將迎大發展

    2021-10-09 來源:河南日報 分享到:

    據新華社8日消息,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下稱《綱要》)。規劃期至2030年,中期展望至2035年,遠期展望至本世紀中葉。規劃范圍為黃河干支流流經的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陜西、河南、山東9省區相關縣級行政區,國土面積約130萬平方公里,2019年年末總人口約1.6億。

    《綱要》指出,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量水而行、節水優先,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堅持統籌謀劃、協同推進,將黃河流域打造成為大江大河治理的重要標桿,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實驗區,中華文化保護傳承弘揚的重要承載區。

    《綱要》提出,構建形成黃河流域“一軸兩區五極”的發展動力格局,促進地區間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一軸”,是指依托新亞歐大陸橋國際大通道,串聯上中下游和新型城市群,以先進制造業為主導,以創新為主要動能的現代化經濟廊道,是黃河流域參與全國及國際經濟分工的主體。“兩區”,是指以黃淮海平原、汾渭平原、河套平原為主要載體的糧食主產區和以山西、鄂爾多斯盆地為主的能源富集區,加快農業、能源現代化發展。“五極”,是指山東半島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關中平原城市群、黃河“幾”字彎都市圈和蘭州-西寧城市群等,是區域經濟發展增長極和黃河流域人口、生產力布局的主要載體。

    值得關注的是,《綱要》還提出↓

    ●構建形成黃河流域“一軸兩區五極”的發展動力格局。“五極”,是指山東半島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關中平原城市群、黃河“幾”字彎都市圈和蘭州——西寧城市群等。

    ●構建河洛——三晉文化區。

    ●高水平保護河南二里頭、河南雙槐樹等重要遺址。

    ●加快開展南水北調東中線后續工程前期工作并適時推進工程建設。

    ●支持黃淮海平原等糧食主產區建設糧食生產核心區。

    ●支持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做精做強主導產業,發揮晉陜豫黃河金三角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作用。

    ●加快形成濟南經鄭州至西安、蘭州、西寧的東西向“一字型”大通道。加快形成蘭州經銀川、包頭至呼和浩特、太原并通達鄭州的“幾字型”綜合運輸走廊。加快西安國際航空樞紐和鄭州國際航空貨運樞紐建設。

    ●構建蘭州至成都和重慶、西安至成都和重慶及鄭州至重慶和武漢等南北向客貨運大通道。

    ●支持西安、鄭州、濟南等沿黃大城市建設黃河流域對外開放門戶。

    ●培育西安、鄭州等中歐班列樞紐城市。

    ●深化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經濟協作,建設鄭(州)洛(陽)西(安)高質量發展合作帶。

    《綱要》就加強上游水源涵養能力建設、加強中游水土保持、推進下游濕地保護和生態治理、加強全流域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全力保障黃河長治久安、強化環境污染系統治理、建設特色優勢現代產業體系、構建區域城鄉發展新格局、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補齊民生短板和弱項、加快改革開放步伐等作出細化部署,強調要把黨的領導始終貫穿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確保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始終保持正確方向。系統梳理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相關法律法規,深入開展黃河保護治理立法基礎性研究工作,適時啟動立法工作,將黃河保護治理中行之有效的普遍性政策、機制、制度等予以立法確認。全面評估黃河流域及沿黃省份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嚴格規范各類沿黃河開發建設活動。圍繞貫徹落實本規劃綱要,研究出臺配套政策和綜合改革措施,形成“1+N+X”規劃政策體系。堅持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落實的工作機制。中央成立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全面指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實施,審議全流域重大規劃、重大政策、重大項目和年度工作安排,協調解決跨區域重大問題,確保在2025年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進展。


    同樣在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草案)》。草案突出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污染防治等制度規定,嚴格設定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會議決定將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據媒體報道,早在2019年9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就被官方定義為與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同等地位的重大國家戰略。時隔兩年,隨著《綱要》正式印發,這一國家戰略也進入具體落實階段。


    《綱要》在分析黃河流域的機遇挑戰時指出,黃河一直“體弱多病”,生態本底差,水資源十分短缺,水土流失嚴重,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弱,沿黃各省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尤為突出。實施黃河國家戰略,既是補上區域格局中最薄弱的環節,也有望縮小南北之間的差距。這正是實施這一區域重大戰略的意義所在。


    而對區域本身而言,納入國家頂層設計,往往是發展紅利的重要信號。這份25000余字的綱領性文件中,明確提出要“培育經濟增長極,打造開放通道樞紐,帶動全流域高質量發展”。

    哪些城市有希望成為“增長極”?從《綱要》來看,在戰略布局中提出“五極”的同時,在“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部分,還明確要構建濟南經鄭州至西安、蘭州、西寧的“一字型”東西向大通道。其中,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的西安、鄭州,以及GDP萬億城市濟南,無疑是最有競爭力的“種子選手”。

    在具體布局上,《綱要》指出,加快西安國際航空樞紐和鄭州國際航空貨運樞紐建設,提升濟南、呼和浩特、太原、銀川、蘭州、西寧等區域樞紐機場功能,完善上游高海拔地區支線機場布局。此外,在開放新格局方面,支持西安、鄭州、濟南等沿黃大城市建立對接國際規則標準、加快投資貿易便利化、吸引集聚全球優質要素的體制機制,強化國際交往功能,建設黃河流域對外開放門戶。(點擊此處閱讀《綱要》全文


    分享到: 編輯:朱琳 統籌:王戰龍

    相關新聞

    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