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場跨越三個國家的術前談話

    2021-12-15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術前談話,這個日常看病就醫過程中的一個常規環節,在疫情影響下卻變得困難重重。

    近日,河南省人民醫院胃腸外科的醫生們遇到一道“難題”:80多歲的毛老太太因直腸癌急需手術,但兩個兒子一個在美國,一個在澳大利亞,即便兩人第一時間趕回國,但經過層層必要的防疫隔離措施后,也為時晚矣!隔著千山萬水,老人和孩子們都心急如焚。為了及時解決問題,醫生們決定通過互聯網開展線上術前談話。

    醫患溝通辦公室里,病人的老伴兒鄭重簽寫了手術知情同意書。視頻另一端,異國他鄉的兩個兒子和兒媳共同線上見證了這一刻。簽字前,胃腸外科的醫生們通過網絡向患者的家人介紹了病情與治療方案。胃腸外科副主任、胃外科亞專科主任吳剛繪出了一幅解剖示意圖,并附上手術方案的文字描述。圍繞病人的實際情況,他一一說明:“老人體內腫瘤目前處于進展期,生長位置不容樂觀,屬于低位直腸癌……”

    老人的病情為何如此緊急?吳剛介紹,患者是因為較嚴重的便血確診為低位直腸癌。不僅如此,老人20年前還曾因肝癌手術切除過部分肝臟。既往癌癥病史加上直腸癌,患者存在貧血、低蛋白血癥、心衰等各種嚴重癥狀,嚴重影響手術安全,甚至有致命危險。而且,過長的等待會增加直腸癌轉移和擴散的風險。

    即使手術也相當麻煩,主要牽涉到是否保肛門的問題。對老人這種情況,不保留肛門術式是穩妥選擇,能確保腫塊能被完整切除,但同時也意味著身上會有個伴隨余生的造瘺口,嚴重影響老人未來的生活質量。但如果保留肛門,常規方式是切除腫瘤后直接將兩端腸管連接,同時做預防性造口,等兩端相連的腸管愈合后再把腸管還納,前后要進行兩次大手術,顯然又不適合老人孱弱的身體。

    權衡之下,吳剛團隊為老人選擇了腹腔鏡下超低位直腸癌根治術,直接吻合,不做預防性造口。充分、全面的溝通,讓老人的親屬都欣然接受了這種術式,對醫護團隊充滿信任。時間流逝,這場特殊的線上醫患溝通會足足進行了40分鐘。?

    聽完醫生詳盡細致的介紹,遠在海外的患者家屬連連感嘆:“自從得知老母親身患癌癥,我們寢食難安。尤其是疫情下,縱使我們歸心似箭,卻也不能及時還鄉盡孝。各位醫生們對老人盡心盡力,我們除了感謝,還是感謝……”

    目前,老人已順利完成手術康復出院,滿意而歸。

    鄭報全媒體記者 王紅 通訊員? 張曉華



    分享到: 編輯:張丹婭 統籌:楊觀軍

    相關新聞

    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