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延安出發》第二期今晚播出,關曉彤與90歲藝術家喬佩娟共敘延安經典

    2022-05-29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大型文化節目《從延安出發》第二期將于5月29日19:30在中央電視臺綜藝頻道和觀眾見面。第二期節目將延續節目“90后對話90后”這一備受歡迎的串聯形式,讓90歲的歌劇表演藝術家、2015年版歌劇《白毛女》顧問喬佩娟與青年演員關曉彤一起,以延安時期重要文藝作品歌劇《白毛女》為索引,展現出新歌劇《白毛女》、舞劇《天路》、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管弦樂曲《春節序曲》等當代文藝精品力作,編織出一幅新時代中國文藝的絢爛圖景。

    不忘來時路 以青春視角解讀《白毛女》

    《從延安出發》開播首期,憑借高立意高站位,以及獨特的青春視角,創新的文藝串聯,收獲了觀眾與行業的高度關注,總曝光量達25億人次,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閻晶明高度評價《從延安出發》是“歷史辯證、廣闊視野融合先進技術的精良創制”。

    《從延安出發》實現了紅色文化青春化表達,用歷史解答未來,使時代經典大放異彩,每期都會以一部延安時期的經典文藝作品作為追尋“線索”展開敘述,以作品講述故事,以故事承載價值。第二期節目中出現的紅色經典,便是開創中國民族歌劇之先河的歌劇《白毛女》。

    “人們被什么觸動,在新的時代人們怎么理解這部經典?”青年追尋者關曉彤在第二期節目里帶著對歌劇《白毛女》的追問,叩開了前輩藝術家喬佩娟奶奶的記憶大門。“舊社會把人逼成‘鬼’,新社會把‘鬼’變成人”,《白毛女》講述了以農民的女兒喜兒在地主的剝削與壓迫下,父親被逼至死,逃亡山林十多年的悲慘故事,展示風雨如晦、暗夜如磐的舊社會下人民的凄慘命運。三千青絲,一朝白發,這是對舊社會的控訴,從“喜兒”到“白毛女”,這是舊社會女性的寫照。

    節目除了重溫《白毛女》的故事,也揭示了這部民族歌劇為什么至今仍舊長演不衰的原因,“人民生活是文學藝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白毛女》這部戲就是寫人民、為人民寫、寫給人民看的”。不僅如此,在青春與經典的碰撞中,青年追尋者也帶來了新的問題:“當代年輕人看不懂《白毛女》怎么辦?”此時,90歲的喬佩娟奶奶便激動地緊緊握住關曉彤的手,深切告訴她:“《白毛女》恰恰用這樣一部作品告訴當下青年觀眾,什么是舊社會,什么新社會。”只有不忘來時路,才能深知如今盛世的來之不易,《白毛女》的創作,正是為了創造一個“富裕的,自由的,民主的,強盛的,不受外敵侵略的國家”,這份對國家憂深思遠的濃烈情感,感染著所有人,也令關曉彤一度落淚。

    方知向何行 為人民書寫新時代力作

    《白毛女》感動了無數翻身做主人的人民,也影響了無數的文藝工作者,歌唱藝術家郭蘭英就其中一位。節目以舞臺戲劇的形式,展示了年輕時代的郭蘭英是如何一心跟著革命隊伍,為人民表演的故事。即便在八十多歲高齡時,她仍舊堅持在新版《白毛女》的排練現場,身體力行為演員做示范。與她一樣的,還有老藝術家柳石明,即便癌癥晚期仍舊親臨現場指導,以坐墊加厚的座椅抵御病痛的折磨。

    扭動時間輪盤,光影流轉,時間回到當下。在導演朱亞林引導下,節目中呈現了《白毛女》的最新的姿態,而沿著《白毛女》的故事,節目也將展示出一部部新時代“扎根人民大眾,從人民中汲取創作靈感”的作品。

    在舞劇導演王舸的指引下,講述青藏鐵路鐵道兵故事的舞劇《天路》為觀眾帶來一場震撼人心表演,在這部作品的背后,則是50多名長眠于青藏高原關角隧道的年輕鐵道兵的英雄往事。

    電影制片人、導演黃建新則帶來了記錄“歷史瞬間”展示“全民記憶”的電影《我和我的祖國》,與青年追尋者關曉彤一起再次回顧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激動一刻。

    在中央民族樂團團長趙聰與首任團長李煥之之子李大康老師的講述中,李煥之先生以民間秧歌以及陜北民歌為素材創作《春節序曲》的故事被緩緩道來,熟悉的旋律響起,民樂的魅力被全情釋放,“聽!這就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音樂!”

    無論是永葆藝術魅力的歌劇《白毛女》,還是新時代那些成功的、震撼的文藝精品,其最大的共同點就是“扎根人民”——這是否就是《從延安出發》第二期中,青年追尋者關曉彤想要從歷史中去尋找到的答案呢?本周日19:30打開中央電視臺綜藝頻道,一起走進歷史的天空,用經典照亮今朝,享受一段視聽與精神之旅吧!

    鄭報全媒體記者 秦華


    分享到: 編輯:朱琳 統籌:楊觀軍

    相關新聞

    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