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南做客鄭州海匯港尚書房,暢聊考古與歷史背后的那些事兒

    2022-07-31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三星堆是不是外來文明?兵馬俑到底是怎樣的存在?夏商周歷史年代是如何解密的?百萬級暢銷書作家岳南用一本《岳南大中華史》揭開了其神秘的面紗。7月30日,著名作家岳南攜新書《岳南大中華史》做客鄭州海匯港尚書房書店,與文學評論家單占生、河南文藝出版社總編輯馬達暢聊“考古發現與歷史敘事的對比見證”以及“中華文明的起源與延續”。

    一部《岳南大中華史》,千年文明歷程

    暢銷11年,《南渡北歸》累計銷量超400萬冊,被《亞洲周刊》評為2011年全球華文十大好書之冠。作為繼《南渡北歸》后的又一力作,《岳南大中華史》凝聚了作家岳南三十年的考古寫作積累,通過北京猿人頭蓋骨的發現、侯馬盟書、甲骨文、三星堆、銀雀山漢簡、曾侯乙墓、兵馬俑、馬王堆、南越王墓、法門寺、明定陵、清東陵這12個中國最高考古發現,重現了以考古為獨特視角的中華五十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年的文明史。

    岳南表示,《岳南大中華史》就像是一部電視連續劇,每一集都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文化或文明。夏、商、周、秦、漢、唐、宋、元、明、清、民國,一路走下來,用發現發掘的遺址遺物或帝王陵寢連成一條線,再現浩浩湯湯的大中華歷史。

    在岳南筆下還原的歷史中,“漢代的辛追夫人愛吃甜瓜、螺螄”、“萬歷皇帝朱翊鈞與貴妃鄭氏一見鐘情”、“古代工匠利用重力與幾何關系設計出‘自來石’制造‘密室假象’”等等不為多數人知的故事浮出水面。

    這種新穎又帶著人情味的寫法,將枯燥晦澀的文獻史料與驚險神秘的考古故事相結合,使這部田野考古題材作品有血有肉趣味橫生,受到了廣大讀者的追捧。

    在俞敏洪與網紅主播董宇輝的直播間中,7000套《岳南大中華史》5分鐘內被搶購一空。談及此事,岳南用“震驚”形容當時的感受,“這次直播經歷也給了我很大啟發,特色的直播間催生了這樣的熱度,如何在各自領域保持獨特性值得思考。”

    三十年筆耕不輟,用文字搶救史實

    海匯港尚書房活動現場座無虛席,還有不少從商丘等其他地方跨城“追星”的讀者。岳南與他們分享了本書寫作過程中的困惑與不易,帶領現場聽眾重返考古第一現場,感受中華文明的厚度與歷史背后的故事。

    據了解,此書寫作過程歷時三十多年,為搜集大量第一手材料,作者岳南走遍大江南北親自尋訪考古現場,訪問多位參與考古發掘的當事人。非考古專業出身的他遇到專業性技術性較強的問題,就請教行業專家,三十年間的采訪手記達百萬字。

    如今,岳南寫作時的采訪對象當中,有80%的人年事已高帶著當年的故事離世了,“如果我不把這本書寫出來,很多考古故事就隨著考古人的去世而消失了。”因此,他堅持寫作三十多年,用文學的方式搶救了一部分珍貴的資料、信息,這才有了《岳南大中華》與讀者見面的機會。

    考古熱與文化自信

    三星堆每次上新都能引發社會熱議、央視文物類節目大受歡迎、博物館網紅文創產品火出圈,近幾年大眾對于考古、文物、歷史的認知和興趣更加廣泛深厚。

    對于這股熱度,嘉賓單占生老師表示值得繼續發揚下去,并且鼓勵更多人關注考古,他說:“追根尋源才能讓思想更有深度,是考古讓我們知道自己正在走在什么樣的道路上。”

    對此,岳南認為文化自信需要從歷史中去尋找,歷史需要考古學的證實,當考古學證實了中國歷史上曾經有過的強盛之后,反過來又催生了今天人們對民族文化復興的信心。

    正如國醫大師王世民在序中所說,在眾多考古發現不斷涌現、爭奇斗艷的今天,出版《岳南大中華史》仍有積極意義。它撥開人們心目中的迷霧,告訴大家那些膾炙人口的考古發現,是怎樣在考古學家的辛勞下,得以完整的重現于世,使大家更加自覺地珍愛和保護各種各樣的古代文物。

    在最后的互動環節中讀者踴躍發問,其中一位初中生讀者問到:考古發現如何促進社會以及人類的發展?令岳南與單占生感嘆“人小心胸大”,并回答道:考古發現讓不同時代的創造性擺在世人眼前,這些創新成果也在激發現代人不斷突破自我,希望新一代年輕人不走老路敢于創新。

    同時,岳南還表示考古寫作也是對社會文明起源的一種探索,而中華文明的延續需要更多人的共同努力。因此《岳南大中華史》只是一個開始,書中對于歷史的連接還不夠連貫順暢,是岳南心中的一大遺憾。已過花甲之年的他表示在未來幾年,將拿出專門時間,邁開腳步,有針對性地選擇訪問、研究五十到一百個具有代表性的遺址、遺物,以在結構、內容和邏輯上彌補書中的遺漏與不足,爭取在2031年完成這個目標。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蘇瑜



    分享到: 編輯:卜貝貝 統籌:王戰龍

    相關新聞

    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