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天往往從日常巡河開始。一開始,我認為做“河長”挺容易的,真正上手時,才發現沒有那么簡單,要學習的專業知識還挺多。
每天早上要提前出門,到賈魯河河道看看有沒有漂浮物,河岸上有沒有雜草、枯枝敗葉。中午,到河道沿線再巡查一遍,還要向沿岸的居民、商戶宣傳不要向河道亂扔垃圾。一旦發現問題就通過“鄭政釘”APP反饋。
在社區報到后,我就下沉到網格,開始一天的工作。對自己負責的網格走訪巡視,對居民住宅區及街邊商鋪進行巡邏和檢查,檢查營業場所消防及燃氣安全,確保群眾居住安全,發現問題及時上報,做好詳細的記錄,并及時在“鄭政釘”APP上更新數據信息。
一次在晨霞路巡查時,我看到有部分裝修垃圾散落在路邊,有的還被風吹到了路中間,影響村容,阻礙交通。我立即聯系萬科物業和上閆垌物業,要求他們馬上處理,并告知他們,加大宣傳力度,共創生態宜居星。
一天,中午突然下了一陣大雨,黨群服務中心被積水包圍,而黨群門口的路是航運、溫馨兩個小區的必經之路,積水最深處齊膝蓋,嚴重阻礙了群眾出行,是很大的安全隱患。我第一時間到達現場,和書記匯報了積水情況,與同事一道抽水,最大程度保障群眾生命安全。
要想服務居民,就得摸清居民的情況和需求。作為網格員,我積極掌握網格內居民的信息,入戶走訪,對每戶信息進行核實、更新,保證網格內的信息檔案詳實準確、不漏戶、不漏人。宣傳社區的“微心愿”征集活動,及時把群眾的意見建議進行收集整理,做好下情上達,架起八卦廟社區黨委和群眾之間的“連心橋”。
這就是我——作為二七區侯寨鄉八卦廟社區三級網格長的最“平凡”的一天,一些被人認為瑣碎的小事,在我眼中都是“大事”。雖然每天做著重復而又繁雜的工作,但依然保持“初心”,以服務傳遞溫暖,以行動扛起擔當,用實際行動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