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件文物的名稱,一口氣都沒讀完

    2023-05-23 來源:央視新聞 分享到:

    央視新聞聯合全國博物館推出

    文博科普產品《文博日歷》

    今天,一起來認識

    團窠(kē)對獸紋夾聯珠對鳥紋半臂

    穿上半臂

    就是唐代的“弄潮兒”

    半臂又稱半袖

    起源于北方游牧民族

    從魏晉的上襦發展而來

    它無領或翻領,對襟或套頭

    袖長及肘,身長及腰

    可套在裙子外面或搭配穿在衣服里面

    初唐女子多參加蹴鞠、馬球等運動

    半臂這種方便的服飾成為首選

    它還從宮廷傳入民間

    成為常服的一種

    直到唐晚期才逐漸被其他“時裝”取代

    △ 永泰公主墓壁畫上的持物侍女圖。領首女官身后的侍女,梳著高髻,穿半臂長裙。套在襦衫外的半臂,讓侍女們顯得特別前衛、干練。

    撞色+拼接

    =中西合“臂”

    這件半臂

    充滿了中西合“臂”的元素

    所用的織物,黃色的一半是中國的蜀錦

    紅色的一半是西方的粟特錦

    另外,它的花紋也是“中西合璧”

    唐太宗時期,竇師倫(陵陽公)

    在傳統蜀錦制造工藝的基礎上

    融合吸收波斯、粟特等紋飾特點

    穿插組合祥禽瑞獸、寶相花鳥

    創制了一批蜀錦紋樣

    即“陵陽公樣”

    △ “陵陽公樣”常見對雉、斗羊、翔鳳、游麟等圖樣。

    △ 紅地團花對鳥紋錦,為典型的“陵陽公樣”。

    擁有“陵陽公樣”的蜀錦

    在唐朝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身著一件這樣的錦衣出游

    就是姐妹間妥妥的“C位”了

    寸錦寸金

    蜀錦是當時最熱外銷品

    蜀錦起源于戰國時期

    四川成都也是我國絲綢文明發源地之一

    但由于生產工藝要求高

    織造難度大,極耗工時

    蜀錦可謂“寸錦寸金”

    △ 漢代,成都已經發明出世界先進的提花織機。此為復原模型 。

    盡管“蜀道難”,但成都“閉而不塞”

    外國使節、各地商人

    紛紛經蜀道而來

    不僅將中國絲綢帶去世界各地

    也讓蜀地風物

    融入了更多的外來文化元素

    延續發展了2000多年的蜀錦

    憑借古老的民族傳統風格

    濃郁的四川地方特色

    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

    其制造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漢代織錦護臂是蜀錦的代表作。點擊圖片,查看它的奧妙↑

    穿越千百年的繁花似錦

    道不盡的繽紛美麗

    透過這件半臂

    我們可以一窺唐代人的

    精致生活和審美情趣


    分享到: 編輯:李怡萍 統籌:曹杰

    相關新聞

    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