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記者從河南省委宣傳部召開的“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系列第八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經過五年的努力,全省23個行業領域、4.6萬家規模以上企業建成雙重預防體系,安全生產正在從事中、事后向事前預防轉變提升。
據介紹,我省主要圍繞“研判、提質、擴面、聯網、增效”幾個關鍵詞推動安全生產關口前移、重心下移。
研判,即加強安全風險研判,積極將防汛“321”(提前3天研判預警、提前2天預置力量、提前1天組織轉移避險)經驗向森林防火和安全生產推廣,建立健全安全風險監測預警平臺,探索形成周研判、月通報常態化工作機制,推動安全風險早識別早發現早防范。今年已研判和發布各類預警提醒210多次。
提質,即提升建設運行質量,制定出臺38個地方標準,今年又選聘144名專家對規上企業雙重預防績效進行評估,并組織開展縣(市、區)雙重預防異地執法互查,推動雙重預防從體系建設向機制運行轉變提升。
擴面,即擴大建設覆蓋范圍,選擇10個縣區進行小微企業雙重預防試點,并積極向黨委政府、各類園區、公共服務機構延伸拓展,全面推行安全風險研判和安全規劃避讓,推動安全生產從隱患查改向風險防控轉變提升。
聯網,即通過將企業雙重預防接入省應急信息平臺,推動雙重預防常態長效開展。目前危化、非煤礦山和重點工貿企業已經接入企業監控室,大的企業實現集團公司內部聯網,省級平臺注冊企業60787家,今年登記隱患19.21萬條。積極推進電氣焊聯網監管,目前“豫智焊”平臺于10月底已經上線,46萬名持證焊工信息已經導入,27個縣區試點全面鋪開,明年將實現全省電焊作業以機管人和在線監控。
增效,即增強雙重預防實際運行效果,推動雙重預防與企業和員工生產經營實際緊密結合。今年9月份開始,將每個月的第一個周一(遇到節假日順延到下個周一),作為全省工貿領域的企業主題安全日,每月確定一個指導主題,要求領導班子組織一次集體學習研判和針對性安排、班子成員帶隊檢查一次安全生產、安全管理機構開展一次當月典型事故警示和應急演練,車間班組組織一次危險作業“一備三查”(樹立工作準備理念,查知識技能、查工具裝備、查周邊環境),一線員工進行一次“事故假想”。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王戰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