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人都知道俺來鄭州做手術了,可你看看,身上一個口子都沒有,我就躺那兒睡了一覺,睡醒一瞅:病全好了!”談起自己的手術,76歲的張大娘至今都覺得“神奇”。
張大娘是駐馬店人,一周前,她總覺得肚子撐,“渾身沒勁,一口飯都不想吃”。心疼孩子工作忙,老人總想著:“忍忍就過去了。”
兒女發現老人身體有異,趕緊送往當地醫院。醫生一瞅老太太,膚色黃得不正常。一做彩超,“膽總管遠端梗阻”。然而,梗阻膽管的,可能是結石、息肉,也可能是腫瘤。驗血結果顯示:老太太體內有嚴重的細菌感染。當地醫院決定,先輸液消炎,然后再做CT、核磁等,確診膽管里面到底長了啥。
一聽說大概率需要做手術,幾個孩子一商量,老人年邁,又有基礎病,最好還是不開刀能治病。就這樣,孩子們當即決定,帶著老人去鄭州。
11月22日,一家人帶著老太太趕到河南省中醫院,接診的醫生,正是該院的副院長、消化疾病診療中心主任張勤生。
根據檢查結果,張勤生告訴患者和家屬:老太太年齡較大,基礎病又多,如今膽總管被異物堵住了,膽汁不能正常排出,黃疸指數這才快速升高幾十倍,根據各種指標,這很可能是“急性化膿性膽管炎”,如果不及時治療,容易并發感染性休克。
棘手的是,梗阻的異物性質不明,斟酌再三,張勤生建議選擇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術),因為它既是一種檢查手段,又是一種治療手段。
如果梗阻膽管的是結石,通過ERCP術,不用開刀,在內鏡下就能把結石取出來;如果梗阻的是腫瘤,醫生也能在內鏡下把支架放到梗阻處,給擁堵的黃疸一個出路,還能同時取出腫瘤組織做病理分析,為下一步治療指明方向。
這和家屬想“不開刀”的想法不謀而合。
當日下午,手術開始,醫生操作十二指腸鏡,經口腔進入食管、胃、十二指腸,抵達十二指腸降段,手術器械經十二指腸鏡順利進入膽管。經過仔細探查,醫生確認,卡在膽管遠端的,正是一塊花生粒大小的結石。
就這樣,醫生熟練使用導絲插入膽管,行十二指腸乳頭擴張術,用取石氣囊順利將結石取了出來,解除了膽道梗阻。經過反復沖洗,隨后又從膽管沖出大量泥沙樣結石和膿液。短短幾十分鐘后,手術成功結束。
在團隊的通力配合下,手術第二天,老太太的皮膚顏色已恢復正常,腹脹、腹痛等癥狀也很快消失。
“說是做了一臺手術,可我全程都沒啥感覺,身上也找不到刀口,現在肚子不痛了,身上有勁了……”老太太興奮地說,“這種不開刀的手術太厲害了!”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王紅?通訊員?高若水?武汶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