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因檢測指導他汀類藥物的個體化應用

    2023-12-09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變,血脂異常已成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他汀類藥物是目前臨床上首選的降脂藥物,該類藥物通過降低血漿中膽固醇水平、穩定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1]。多數患者服用他汀類藥物相對安全且耐受性較好,然而部分人群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肝功能異常、肌肉損傷等不良反應[2]。

    引起他汀類藥物不良反應個體差異的原因有遺傳因素和非遺傳因素。遺傳因素主要是藥物代謝酶、藥物轉運體和藥物作用靶點的基因多態性[3]。研究表明,藥物轉運體編碼基因SLCO1B1基因多態性與辛伐他汀(商品名:舒降之)肌肉毒性的發生風險強烈相關。在基因突變患者中,80mg辛伐他汀與低劑量辛伐他汀相比,肌肉毒性的發生風險顯著增加[4]。根據相關臨床試驗結果,2011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限制批準辛伐他汀的最高劑量(80mg),以減少肌病的發生風險。因此,不超過40mg成為辛伐他汀的安全劑量。常見的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及普伐他汀肌肉毒性的發生風險同樣與SLCO1B1基因多態性相關[5]。

    專家指出,首次服用他汀類藥物,用藥前應檢測SLCO1B1基因多態性,根據基因檢測結果選擇合適劑量的他汀進行治療。對于未進行基因檢測者,若用藥過程中出現肝酶升高、肌病等不良反應,建議進行SLCO1B1基因檢測,避免盲目應用大劑量他汀類藥物導致的不良反應。

    除遺傳因素外,用藥劑量、藥物相互作用等非遺傳因素,也與他汀類藥物的肌肉毒性相關。隨著他汀類藥物用藥劑量的增加,體內的藥物濃度增加,肌肉毒性的發生風險亦隨之增加。此外,一些藥物(肝藥抑制劑)可減慢他汀類藥物在體內的代謝速度,導致他汀類藥物的暴露量增加,從而增加肌肉毒性的發生風險,如:當辛伐他汀和胺碘酮聯用時,辛伐他汀的安全劑量降低為不超過20mg。因此,應綜合考慮基因型、藥物相互作用等因素,選擇合適劑量的他汀進行治療,在保證療效的同時,極大限度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

    鄭州市中心醫院侯文靜

    參考文獻

    [1]鄭剛.他汀類藥物在心血管疾病一級預防中的地位和意義再評價[J].中國心血管雜志,2022,27(3):215-218.DOI:10.3969/j.issn.1007-5410.2022.03.003.

    [2]林秉詩,宋鑫.他汀類藥物不良反應54例臨床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2023,16(9):175-178.DOI:10.15887/j.cnki.13-1389/r.2023.09.052.

    [3]]中國藥理學會藥物基因組學專業委員會,中國遺傳學會遺傳咨詢分會.個體化用藥遺傳咨詢指南[J].中國臨床藥學雜志,2022,31(5):321-333.DOI:10.19577/j.1007

    -4406.2022.05.001.

    [4]Xiang Q, Chen SQ, Ma LY,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SLCO1B1 T521C polymorphism and risk of statin-induced myopathy: a meta-analysis. Pharmacogeno-

    mics J. 2018;18(6):721-729. doi:10.1038/s41397-018-0054-0.

    [5]續茜橋,徐曉宇,石秀錦,林陽.藥物轉運體基因多態性與不同他汀類藥物調脂效果及不良反應的相關性[J].中國藥房,2017,28(32):4596-4600.DOI:10.6039/j.issn.10

    01-0408.2017.32.35.

    [6]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檢驗醫學專業委員會,浙江省免疫學會臨床免疫診斷專業委員會,浙江省藥理學會治療藥物監測研究專業委員會.SLCO1B1和ApoE基因多態性檢測與他汀類藥物臨床應用專家共識[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23,46(7):672-680.DOI:10.3760/cma.j.cn114452-20230525-00259.

    分享到: 編輯:謝 寬 統籌:劉書芝

    相關新聞

    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