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帝故里文化行·專訪 | 文旅融合 傳承歷史內外兼修

    2024-04-12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上海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院長嚴三九

    嚴三九

    城市宣傳要觸達人心

    如何做好城市形象宣傳,讓“天地之中、華夏之源、功夫鄭州”這一城市新IP成功出圈?嚴三九侃侃而談:“中華文化如果能夠通過鄭州新IP在國內國際弘揚傳播,此舉既能展示鄭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的品牌形象,同時也對鄭州城市形象傳播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何謂更新更高要求?嚴三九用三個“有”進行了概括:第一是有根,鄭州地處天地之中,有深厚的文化根基,軒轅始祖在鄭州新鄭,要找到它的根源所在;第二是有魂,要找到它的文化靈魂所在;第三是要有效,通過前沿技術賦能,采用AI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的技術手段,把傳播的內容和精彩故事呈現出來。

    對于如何做好鄭州市城市形象宣傳和城市新IP的傳播?他指出,對于受眾群體,特別是青年人群,要兼具情感認同、文化認同和價值認同,通過慶典儀式,講好文化故事,引發中華兒女的心靈共振和情感共振,讓受眾群體在沉浸式體驗中收獲文化自信。同時要將中華文化中共同的價值理念發揚傳播,使人類能夠從中受益,從而更好地服務于鄭州的城市形象傳播。

    “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城市形象宣傳要觸達人心。”嚴三九表示,城市文旅的發展只要做到內外兼修,才能實現城市IP價值放大,讓城市品牌成功出圈。

    安徽省人大常委會委員、民革中央委員,民革安徽省副主委、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姜紅

    姜紅

    尋找民族根脈 凝聚華夏共識

    今年是我第二次參加黃帝故里拜祖大典,一下高鐵,就感受到濃濃的“三月三 拜軒轅”氛圍。今天的大典更是令人震撼和感動。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始祖,是無數華夏兒女進行身份認同的重要符號資源。我們今天祭拜黃帝,不僅是追溯他統一疆域、協和萬邦、創制人文等歷史功跡,也是在黃帝這個大IP之下感受中國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并將這種歷史稟賦轉化為現代化征程中的今日力量。通過拜祖大典儀式,我們完成了一次明始祖、明一統、明明德的過程,更在這個過程里尋找民族根脈、凝聚華夏共識、彰顯優秀傳統文化。

    新鄭作為黃帝故里,多年來挖掘黃帝事跡,傳播黃帝文化的努力和成就有目共睹。或者說不僅是新鄭,整個河南近年來在文化傳播上都頻頻發力,每每出圈,來自中原的文化大餐在各個渠道激發著廣大民眾的文化味蕾。中原文化在一個個場景、一幕幕故事、一次次互動中具體了起來、生動了起來、活了起來。在導引、滋養、參與和激發傳統文化生命力上,河南走在了前面,值得我們關注。

    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張淑華

    張淑華

    加大文旅投入激發文旅融合新活力

    張淑華說,鄭州作為“天地之中”,既是交通地位,也體現出鄭州以及中原的包容性、和合性。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就是典型代表,是中國先民獨特宇宙觀和審美觀的真實體現。為了更好地激發文旅融合新活力,建議鄭州可以加強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修復工作,同時利用現代科技傳媒手段,如VR、AR等,提供數字式、沉浸式的體驗。

    張淑華告訴記者,對于鄭州城市形象和城市IP的認可,她認為鄭州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基礎。二七塔、中原福塔、少林寺、戲劇幻城、航空港、銀基度假區等,一張張城市名片,讓我們在Citywalker中感受“天地之中”“華夏之源”“中心城市鄭州”的魅力,這些元素都構成了鄭州獨特的城市形象和文化風格。未來,鄭州可以進一步加強對這些元素的挖掘和整合,打造出更多更加鮮明、獨特的城市IP,加大對文化產業和旅游業的投入,提升鄭州的文化軟實力和吸引力,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愛這座城市。同時也可以借助互聯網等新媒體平臺,加強城市形象的宣傳和推廣,激發出更多的文旅融合新活力,使鄭州成為一座更加宜居、宜游、宜業的現代化城市,讓鄭州魅力走向世界。

    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王鵬飛

    王鵬飛

    鄭州文旅地域性優勢明顯

    鄭州是一座既“古老”又“年輕”的城市。“古老”在于其是天地之中、華夏之源,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年輕”在于其是新一線城市、國家中心城市, 被稱為“火車拉來的城市”,現代氣息濃厚。

    “就激發鄭州文旅融合新活力來說,鄭州有較為明顯的優勢。”談到激發文旅新活力,王鵬飛侃侃而談。首先,鄭州文旅有地域性優勢。作為中部城市,交通位置方便,能更方便鏈接全國各地的游客。其次,鄭州文旅具有年輕的優勢。作為大家印象中的“火車城市”,年輕和現代是一種大眾化的普遍感覺。比如著名的油化廠創意園,通過“老瓶裝新酒”轉化成網紅打卡地,吸引了眾多年輕游客。最后,鄭州文旅有文化的優勢。作為軒轅故里、華夏之源,鄭州地域之內的傳統優秀文化遺存不勝枚舉,嵩山、黃河、少林寺、黃帝故里等,已經成為大家耳熟能詳的文化符號。商城、亳都、詩圣故里等,也已廣為人知。

    就進一步的推廣來說,他認為有三個轉變。一是從散裝到整合。二是從“火車”到歷史。三是從精英到大眾。作為一個青少年都在鄭州地域成長的“土著”,王鵬飛對家鄉的深厚文化推廣深有期待,去年他曾提及,掌握了青年就掌握了未來,對于今年的三個轉變,同樣具有掌握青年和掌握未來的意義。

    作為一個鄭州人,王鵬飛已經第三次參加拜祖大典,他認為,今年的拜祖大典更規范了,現場更宏偉了,文化氛圍更濃厚了。鄭州整個的文化元素更多了,也感覺鄭州越來越自信了。

    大連外國語大學特聘教授、國際傳播研究院名譽院長唐潤華

    唐潤華

    講好河南故事,傳播好河南文化

    “河南歷史文化悠久,資源很多,比如黃帝文化、黃河文化,都是非常珍貴的文化資源。”大連外國語大學特聘教授、國際傳播研究院名譽院長唐潤華表示,黃帝文化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歷史源遠流長,“我們應該讓黃帝文化在當代鮮活地傳播,體現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在人類文明發展演變當中所處的位置。”

    唐潤華認為,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文化既有歷史的厚重,同時也是文明的結晶,如說黃河沿途的生態發展、人民的社會生活演進,這都是活的歷史的見證,“從河南文化層面來講,黃河文化、黃帝文化這兩個都是值得很好地去傳播”。

    鄭州地處中原,有非常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從發展來看,這些資源都可以很好地加以利用。唐潤華說,對中華文化要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化,“黃河文化、黃帝文化很容易突破各種文化隔閡,能夠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面前產生共情,進一步講好河南故事,傳播好河南文化”。

    唐潤華提出,黃帝文化、黃河文化,以及鄭州現代化的文化發展,要突破河南地域限制在國內得到更多的擴散,讓國內各地的游客都知道,河南有這么好的文化資源,進而帶動整個的經濟社會發展。同時,要走向世界,更好地對外傳播,吸引文化界人士及各行各業的人到中國來,到河南來,到鄭州來。

    記者 朱翔宇 魯慧 冉紅政 董占卿 謝鵬飛/文 李新華 白韜/圖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

    分享到: 編輯:張丹婭 統籌:曹杰

    相關新聞

    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