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絲綢之路駝鈴聲聲,今有中歐班列引擎不息。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鄭州國際陸港時提出:“建成連通境內外、輻射東中西的物流通道樞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多作貢獻。”十年間,中歐班列(中豫號)開行數量持續攀升,年貨運量屢創新高。記者今日獲悉,今年一季度,中歐班列(中豫號)累計開行325列,同比增長31%,實現貨值約8.15億美元,貨重約22.8萬噸。
資料圖片
2013年7月18日,首趟中歐班列(鄭州)從鄭州始發,每月“一去一回”,當時是國內最早實現雙向對開的班列;2017年8月,中歐班列(鄭州)實現“一周七去”,實現了每日常態化開行;2023年10月24日,中歐班列(中豫號)累計開行突破1萬列,實現了每周16去18回的往返均衡對開,運營網絡遍布歐盟、俄羅斯、中亞、東盟等地40多個國家140多個城市。從數量到質量的飛躍,這些亮眼的數據背后,是河南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縮影,彰顯著河南開放水平與能級的躍升。
從一個不靠海、不臨江、不沿邊的典型內陸省份華麗轉身成為開放前沿,河南到底掌握著什么“致勝法寶”?呼嘯奔馳的中歐班列(中豫號)就是“法寶”之一。十年來,為河南不斷拓寬陸上開放“新通道”。2022年9月,河南啟動了鄭州國際陸港(航空港片區)建設,按照年承載能力“萬列、千萬噸”的目標,努力打造世界級國際鐵路樞紐港、中歐班列運貿產創新發展示范區、內陸口岸經濟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為充分利用航空港區立體化的交通網絡,鄭州國際陸港(航空港片區)選址臨近鄭合高鐵、鄭渝高鐵,與鄭州航空港站僅6公里左右,距新鄭機場直線距離15公里左右,距京廣鐵路新鄭站(貨運功能)約16公里,對于打造集航空、鐵路、公路、水運為一體的立體物流網絡體系極具區位優勢。通過高、快速路網體系,鄭州國際陸港未來將實現10分鐘上高速、20分鐘進高鐵、30分鐘到達機場、60分鐘聯系周邊各組團的交通時空目標。
鄭州國際陸港項目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已于2023年12月啟動建設,前期主要建設鐵路東場站、集裝箱共享中心、公鐵聯運中心、國際倉儲分撥中心等,將于2024年10月底前完成核心功能區的建設,具備中歐班列開行能力。待建成后,中歐班列(中豫號)將由從經開區始發改為從航空港區出發,并由此接入京廣鐵路,駛入亞歐腹地。在中歐班列這支“鋼鐵駝隊”的帶領下,河南將和世界聯系得更加緊密:到2035年,鄭州國際陸港將實現國際班列開行規模12000列/年以上;形成連接“運貿產”、貫通“一二三產”的現代產業服務體系,打造中部地區資源配置中心,本省貨源占比提升至40%以上。未來,中歐班列(中豫號)將繼續承擔河南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開放載體,一批批河南品牌貨物運往亞歐大陸各地,一批批國外優質商品源源不斷運往河南,不斷推動經貿文化發展,為河南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服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提供強力支撐。
記者?成燕 孫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