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汴洛鶴入選全國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

    2024-06-04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

    鄭汴洛鶴入選全國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

    昨日,記者從河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六五環境日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2023年全省環境空氣質量級別總體為良。其中,信陽、駐馬店、三門峽、南陽、商丘、鄭州、平頂山、漯河、許昌、洛陽、周口等11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級別為良,開封、焦作、新鄉、濮陽、鶴壁、安陽等6個城市及濟源示范區為輕污染。與2022年相比,全省環境空氣質量級別由輕污染變為良,鄭州、許昌、三門峽、南陽、商丘、信陽、周口和駐馬店8市空氣質量級別仍為良,洛陽、平頂山、漯河3市空氣質量級別由輕污染變為良。

    關鍵詞 改善

    2021~2023年優良水體比例從79.9%、81.9%到83.0%

    “鶴壁淇河、洛陽伊洛河入選國家級美麗河湖優秀案例。鄭州市、開封市、洛陽市、鶴壁市先后入選全國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城市。”河南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劉志輝介紹,河南以人水和諧、河暢水清為引領,統籌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推動全省水環境質量穩定改善向好。

    優良水體比例持續提升。聚焦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南水北調水質安全保障、黃河流域水環境保護、河湖水生態恢復等重點領域、重要任務,國家考核我省160個地表水斷面,2021~2023年優良水體比例從79.9%、81.9%到83.0%,今年1~4月達到84.2%,河流水質穩步改善。

    黃河干流水質保持Ⅱ類。制定出臺《河南省黃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準》,扎實開展黃河“清廢”、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和水環境隱患排查整治等專項行動,完成黃河流域265家涉水污染源提標改造,黃河干流出省斷面水質持續達到Ⅱ類。

    南水北調水質穩定向好。完成529個丹江口水庫排污口溯源,整治64個水源保護區水質安全隱患,丹江口水庫陶岔取水口及總干渠河南出境水質,穩定保持Ⅱ類及以上標準,保障了“一泓清水永續北上”。

    鄭州雕塑公園里棲居著黑天鵝

    關鍵詞 成效

    全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由17.9%提升至41.7%

    劉志輝說,我省是農業大省、人口大省和新興工業大省,是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核心區,土壤和農村生態環境至關重要。近年來,我省持續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已取得積極成效。

    筑牢了民生保障基石。實施農用地分類管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連續3年實現100%;嚴格建設用地準入管理,化解大型污染地塊環境風險,守住了米袋子、菜籃子、水缸子和人居環境安全,保障了人民群眾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管控了新增土壤污染。深入推進土壤污染源頭治理,開展涉鎘等重金屬行業企業排查整治,推進耕地污染溯源和成因排查,實施一批土壤污染源頭管控工程,全省土壤質量持續保持穩定。

    改善了農業農村環境。持續開展農村環境整治,累計整治行政村13215個,整治農村黑臭水體798條,全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由2018年的17.9%提升至41.7%,其中鄭州、洛陽、濟源等地達60%以上。

    下一步,我省將實施土壤污染源頭防控行動。推進土壤污染末端治理向源頭防控轉變,到2027年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隱患排查整改合格率達90%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95%以上,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關鍵詞 美麗河南

    加快形成美麗建設新格局

    河南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李哲表示,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美麗河南建設工作,把美麗中國建設河南實踐納入河南省“十個河南”“十大戰略”整體規劃,奮力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為推動美麗河南建設,河南省生態環境廳將加快推進五個方面工作:

    加快形成美麗建設新格局。推動《關于全面推進美麗河南建設的實施意見》盡早發布實施。

    加快形成梯次推進新樣板。以開展美麗河南先行區建設為著力點,梯次推進打造美麗河南建設示范樣板,聚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質保障等重大戰略。

    加快形成治理攻堅新成效。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新模式。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完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

    加快形成齊抓共管新局面。強化部門協同,深化地方實踐,鼓勵園區、企業、社區、學校等基層單位開展綠色、清潔、零碳引領行動。

    關鍵詞 無廢城市

    選取3個“無廢集團”開展試點建設

    “全域推進無廢城市建設,選取3個左右‘無廢集團’開展試點建設。”昨日,省生態環境廳一級巡視員李維群在介紹如何推進“無廢城市”建設時介紹,河南省將從五個方面推進“無廢城市”建設。

    全域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明確要求,到2027年,“無廢城市”建設比例達到60%;到2035年,“無廢城市”建設實現全覆蓋。

    建立“1124”“無廢城市”工作調度機制。每年至少組織召開1次省級“無廢城市”建設工作聯席會議、1次“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推進會、2次工作總結、4次工作調度會,不斷壓實各成員單位及“無廢城市”建設地區工作責任。

    開展“無廢城市”宣傳活動。利用“六五”環境日、“國際無廢日”等,組織開展“我身邊的無廢生活”系列宣傳活動,通過制作宣傳動漫、舉辦外場宣傳、組織參觀特色“無廢企業”等形式,持續提升社會公眾對“無廢城市”的認知度。

    創建“無廢細胞”典型。在全省范圍內選樹部分“無廢細胞”典型,積極引導建設無廢機關、無廢醫院、無廢學校、無廢社區、無廢鄉村、無廢景區等“無廢細胞”,在全省范圍內營造“無廢”氛圍。

    開展“無廢集團”試點建設。選取3個左右“無廢集團”開展試點建設,通過示范企業綠色轉型,以點帶面引領整個行業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目標

    推動全省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河南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王瑩介紹,今年3月份,省政府印發了《河南省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明確了2025年全省空氣質量改善的目標任務和主要措施。全省各級各部門積極推動行動計劃的全面實施。截至5月30日,行動計劃取得了初步成效,全省空氣質量持續改善,PM2.5、PM10濃度同比分別下降1.7%、2.1%,重污染天數同比減少2天。

    下一步,全省生態環境系統將深入打好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全省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要加強統籌協調,加強結構調整。堅持治本之策,持續推進產業、能源和交通運輸結構優化調整。在產業結構方面,大力推進落后產能淘汰、重污染企業搬遷、傳統產業集群升級改造等重點任務,助推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在能源結構方面,大力發展風電、光伏、地熱等清潔能源,積極開展燃煤鍋爐關停整合,強力推進清潔能源替代,繼續實施外電入豫,不斷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在交通運輸結構方面,持續推進“公轉鐵”“公轉水”,推動大宗物料優先采用鐵路、水路清潔運輸,大力推動公交車、出租車、郵政用車、市政環衛用車和城市建成區載貨汽車等新能源化替代,加快提升交通運輸綠色低碳水平。同時,加強重點防控。關注重點時段,當前緊盯夏季臭氧污染治理,力保空氣質量優良天;緊盯秋冬季大氣綜合治理,積極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記者 裴其娟/文 唐強/圖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

    分享到: 編輯:卜貝貝 統籌:鄧紅超

    相關新聞

    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