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為冊,秋月為封,清霜作扉,翻動時滿是瓜香果香,陣陣撲鼻。
白露為樂,颯颯兮秋風,瀝瀝兮秋雨,淙淙兮秋波,聲聲入耳。
白露為畫,秋水與天共色,秋葉泫露如泣,伊人翩若驚鴻,步步皆景。
9月7日11時16分,我們迎來白露,一個自帶月光白詩意和裊裊仙氣的節氣。
白露時節,天氣逐漸轉涼,晝夜溫差顯著增大。
白晝時,陽光尚暖,但太陽落山后,氣溫迅速下降,夜間空氣中的水汽遇冷凝結成細小的水滴,附著在草木之上,晶瑩剔透,潔白無瑕,故而得名“白露”。
這一時期,夏季風逐漸被冬季風所替代,冷空氣南下頻繁,帶來一陣陣涼意,標志著暑天的悶熱正式結束,涼爽的秋天悄然而至。
古人將白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二候玄鳥歸,三候群鳥養羞。”
·白露初候 鴻雁來
當太陽到達黃經165度,進入白露時節。此時,天氣漸漸轉涼,清晨時分,人們會發現地面和葉子上有許多露珠,這是因為晝夜溫差變大,夜晚水汽凝結其上而為晨露。
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稱之為白露。
白露時節作為最典型的秋天,其表現最典型的區域是在黃河以北,但其物候特征卻幾乎都是以南方為視角的:初候“鴻雁來”,說的是鴻雁開始從北方飛回來;二候“玄鳥歸”,是說玄鳥也飛回南方。如此具有時空穿越感的節氣,恐怕也只有白露了。
·白露二候?玄鳥歸
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里,白露是唯一的三個物候特征全部為鳥類的節氣:初候“鴻雁來”,二候“玄鳥歸”,三候“群鳥養羞”。
仰望藍天,眺望群山,極目原野,環顧湖畔,凝視枝頭,人們看到這樣的畫面:白露初始,鴻雁南飛,肅肅其羽;過了五天,小燕子也飛回了南方;再過五天,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鳥兒們就要忙著準備過冬的食物了。
·白露三候?群鳥養羞
“養羞”是指儲藏食物,蓄食備冬,如藏珍饈(“羞”是“饈”的本字,古代“羞”“饈”通用)。
在白露三候的時節,鳥兒們都開始忙著為將要到來的冬天儲備食物了。 這時的忙碌是喜悅的、輕松的,鳥兒們盡可以一邊大快朵頤,一邊從容備食,因為,白露三候正是秋果最為豐盛的時節!?
古人以“群鳥養羞”作為白露三候的物候特征,不單是準確地抓住了這一時節最歡樂、最生動、最美麗的情景,也是借鳥兒的敏感來提醒人們,該珍惜白露之秋,抓緊為冬之寒涼做好準備了。?
白露時節,民間有著豐富的習俗活動。
人們會收集清晨的露水,認為其具有獨特的藥用價值,可用來泡茶、釀酒或入藥。同時,白露也是吃龍眼的好時節,人們相信在這一天食用龍眼有助于滋補身體、延年益壽。
此外,還有“秋社”等民俗活動,人們會舉行祭祀儀式,祈求來年的豐收與平安。
白露時節,由于晝夜溫差大,人們應注意及時添衣保暖,避免感冒。
在飲食上,應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和生津養肺的食物,如雪梨、甘蔗、柿子等,以預防秋燥。
同時,適量運動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增強身體抵抗力,迎接即將到來的寒冬。
總之,白露不僅是一個節氣,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與自然的啟示。它讓我們在享受秋日美景的同時,也提醒我們要順應自然規律,注重身心健康。
在白露,我們把浮躁了一夏的心,漸漸沉淀下來,然后在暑氣盡消、秋高氣爽的時候,享受這個時節特有的寧靜和閑適。
在白露,當我們吟誦著“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心中有一種念念不忘的深情;當我們仰望同一輪明月,自有一種期盼,圓滿于潔白之中。
在白露,我們祝福彼此:愿我們的早晨露水豐盈;愿我們的夜晚沐浴在明月的清輝之下;愿我們的內心始終保持平靜安定;愿我們在這個秋天,既有為我們添衣之人,亦有與我們相互依偎之人。
主創 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