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花海的熱鬧景象似乎還意猶未盡,眼下又到了油菜豐收的季節。初夏,鞏義市北山口鎮鐵匠爐北嶺的田間地頭,沉甸甸的油菜穗顆粒飽滿,隨風搖曳,一派豐收在望的喜人景象。該村黨總支書記李耀輝說:“我們種的油菜是新品種,根據目前長勢,五月底前能全部收割,目前正在加強田間管理,確保成熟的菜籽顆粒歸倉。油菜秸稈還能還田利用,促使土壤肥力得到改善。油菜收完之后,開始種花生。”
鐵匠爐村離鞏義市行政中心直線距離2公里,村域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環境舒適,是典型的丘陵地帶。耕地面積1393畝,轄12個村民小組,707戶,3427口人。“四溝五嶺一水系”和分布村內的“唐三彩遺址”為鄉村振興埋下了伏筆。
路過“唐三彩遺址”標識牌不遠,出現一個岔路口,往右是傳統古村落海上橋村,往左沿著水泥路蜿蜒向上,就是鐵匠爐村于費溝六組嶺上打造的油料作物種植基地。放眼望去,層層梯田里的油菜已漸次泛黃,與海上橋相隔的一道嶺上,樹木蔥蘢,隱約可見忙碌的人,北嶺產業發展正寫新序篇。
據悉,今年油菜花開的時候,每天都有游客來觀賞拍照。該村利用冬閑田種植油菜,周期短、見效快。油菜苗能當蔬菜食用,油菜花是作為觀賞花也是游客的最愛,油菜籽用來榨油,剩下的秸稈可以漚肥還田。成熟后的油菜,將由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統一收購,再聯合水地河村“鞏義市家家香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進行深加工,產出的成品油集中銷售。
李耀輝對發展“一村一品”充滿信心:“通過‘農戶+合作社+龍頭企業’,這樣的良性循環,能吸引大批農戶種植,今后將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做大做強油料作物種產銷一體化規模,形成特色種植,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提高村民經濟收入。”
隨著油料種植逐步實現產供銷一體化,鄉村振興之路正越走越寬。依托北嶺和傳統古村落海上橋相鄰的優勢,著力打造旅游觀光、生態農業、趣味采摘、娛樂休閑、農家小吃等,目前已流轉土地210畝。
聊起發展前景,李耀輝侃侃而談:一是海上橋村以人文景觀、清代建筑群為亮點,借海上橋發展之際加入休閑觀光、采摘、娛樂等旅游元素,進一步拉大旅游圈,做好引流工作;二是生態水系經過幾年的建設,已初見成效。春夏時節綠意盎然、郁郁蔥蔥,將來也會水波蕩漾,風光無限;三是北嶺距市東區較近,交通便利,有一定的人流量基礎,適合打造最接地氣的市民夜間生活打卡地,農家綠色小吃、特色小吃等亦有很大的市場前景;四是可體驗農家樂趣,生態園內可勞作、聽蟬鳴、讀書會友,感受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悠閑意境等。
因地制宜,突出特點,發揮優勢,形成既有市場競爭力又能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鄉村才能有活力,鐵匠爐村正在積極探索實踐,也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李耀輝表示,將結合“五星”支部創建,充分、科學、合理利用自然山水資源,有效保護生態環境,通過‘干’,實現‘變’,真正使鄉村成為山清水秀、風景如畫、充滿希望和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李曉霞 鞏義時報 吳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