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發視頻稱,江西景德鎮樂平人民醫院抽血處開設了實習生窗口,就診者可依情況自主選擇,引發熱議。不少網友認為這樣的舉措挺好的,可以讓患者自行選擇,也可以讓實習生練手,減少矛盾;也有網友認為這個窗口是對實習生的不尊重。
醫護人員在實習時可能遇到過因抽血不成功,導致患者瘀青鼓包,而被患者吐槽、投訴的情況,“讓你老師來抽吧”這種話頻頻在耳邊響起,刺傷了他們的信心。“一針見血”是所有實習生的期望,但也是一個由生疏到熟練的過程。
設立一個特殊的窗口,實習生得到了更多練習抽血的機會,患者也有了更多選擇的余地——血管粗、好扎針,或愿意幫新人練手的可以讓實習生來操作。同時,實習生窗口排隊相對較短,也能分擔普通窗口一部分的壓力,對提高抽血效率也有益處。所以,在醫患雙方多些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靈活開設實習生抽血窗口,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件暖心好事。
當然,人們的擔心也合理。首先,實習生抽血窗口不能全是實習生,而應有技術嫻熟的采血人員在旁協助、指導、監督,以及必要時代替進行抽血的作用。抽血不僅是一項技術活,更是一種責任與關懷。患者的理解包容不是沒有限度的,連續幾次抽血失敗,對患者身心健康或有潛在風險。有一名“老手”坐鎮,無論對實習生還是患者,都是一種安心和保障。
其次,任何抽血窗口都不能丟了質量控制的底線,消毒程序、標本采集和處理規范應得到統一有效的安全保障。醫院應建立有效的監督和反饋機制,確保各項操作符合標準,工作滿足要求,在此基礎上,幫助他們不斷提升技能水平,磨礪醫者匠心。
最后,盡管“不尊重實習生”的說法眾說紛紜,但從柔性化管理角度來看,比幾個醒目的大字更正式、更暖心的標識或許是“實習抽血窗口,感謝支持理解”。今后,醫院可以進行更多有益探索,讓醫院服務管理更人性化,讓暖心之舉更貼心、更盡心。
前不久,四川遂寧一家醫院開放“實習生抽血窗口”的消息也曾引發討論。可以看出,為實習生提供盡可能多的實踐機會,已然成為很多醫院重視并推行的一個趨勢。只不過,這些針對性舉措也側面體現出,部分醫學院校對學生操作技能培養不足的現實問題。
這也提醒,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和職業素養同樣重要,學校與醫院應做好銜接、融合發展,讓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就能接觸到患者實例,將課堂知識注入實踐鍛煉的血脈。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評論員 韓靜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