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風里吹來“時髦事兒”——300多名市民在黃河邊種花、種草、種春天

    2024-04-21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在欲說還休的絲絲谷雨中,鄭州的春在街頭巷尾裝點出一片“綠肥紅瘦”。當此萬物生長的大好時節,鄭州流行起了這樣一件“時髦事兒”——

    隨春風到黃河邊,在滿目綠波的鄭州現實版“綠野仙蹤”里,或捧起一縷落花,把春天裝進口袋;或揉碎和事草,化春天于五味;或抓春風下酒,把狂放、隨性、文藝、疏懶的“千面”自己種在土里,供花與飛鳥檢閱……4月19日,記者走訪位于惠濟區大河路街道天河路的市民菜園,捕捉鄭州春風里的新鮮事兒。

    沿著天河路一路往北,穿過波瀾不興的崗李水庫,跳進惠濟區的滿目綠波,你才能“撥開”密林,覓得市民菜園。

    市民菜園的“大菜園主”姚春旭說,如果有了一塊田,誰都能把地種出花兒來。

    走進市民菜園,藍天白云下,白色柵欄在大地織就一片充滿生機的網。每一個網格都是擁有者在黃河邊的詩意寫真:這里是狂放派的代表作——偌大的小菜園只種了5株葡萄樹和正瘋狂“圈地”的十香菜;這里是隨性散人的自留地——離遠看滿目荒草放縱恣意,走進了才發現,這一地蔥綠蔥綠的“雜草”竟是小蔥;這里是文藝青年的心靈港灣——斑斕絲滑的馬克筆不僅撐起“門牌”,也讓視線忍不住越了它去,窺探這一方“天地”究竟何般模樣?不管在各自領域建樹多少,大部分人的菜園都神似五柳先生自謙:“草盛豆苗稀”,有的甚至連“豆苗”也沒有,全是草。

    據姚春旭介紹,市民菜園于2023年春季啟動,第一期共規劃有505塊,目前有300多塊已被認領。

    “菜園分為全托管和無托管兩種,全托管指的是委托中遠有機農業研究所全權打理,免費提供種植技術指導和種苗農資供應,菜園主只需要選擇想要種植的作物即可,每塊面積60平方米。無托管指的是小菜園需要擁有者自己維護,但可以免費享受菜園里的農具、‘入戶’的水龍頭、地頭兒的農技人員等服務,每塊面積30平方米。”

    因為時值工作日,菜園里只有奔波在田間地頭的農技人員,耕作的菜園主,記者一個沒看到,但把關于他們的“傳說”卻聽了個真切。

    “菜園是沙土地,特別容易干,每周都要澆水,為了方便幾百名菜園主們澆水,我們推出了低價代澆的服務,一年過去了,我們只收到了5份委托。”姚春旭笑著看向記者說,“不是菜園主們太勤勞,而是他們成了‘互相搭把手的鄰里’,一個菜園主過來之后,會把相鄰的十幾塊菜園都澆個一遍,然后拍照入群打卡,即可享受到就算兩個月不來也能讓菜園保持濕潤的澆水‘優待’。”

    每逢周末,偷得浮生半日閑的菜園主們蜂擁而至菜園。停好車,放下手中的小火鍋,或是卡式爐,拿出腌好的肉,掐一把自家院里水靈靈的青菜,看著露天電影邊烤邊涮。
    每到這個時候,姚春旭就不敢從他們身邊過。

    “你知道為啥嗎?就特別不好意思,你一走到那兒就一群人喊你:‘過來嘗嘗,過來嘗嘗’。特別像我小時候回外婆家,農村里大家做好飯后,都愛端著碗到院外邊吃邊聊,你嘗嘗我的菜,我嘗嘗你的菜,只有氛圍感,沒有距離感。”姚春旭說。

    一如中遠有機農業研究所提出的口號,主打“農藝復興”的市民菜園,希望能在這片菜園建立人和土地的關系,讓大家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來郊區體驗躬耕自足的田園生活。

    除了這些,市民菜園還在著力打造“菜園鄰里”氛圍,每個周末都組織有菜園主的聚會,聚餐、露營、露天電影或露天K歌,讓菜園業主從喧囂的城市環境中走出來,回歸到互幫互助的鄰里生活狀態。

    “除了這些,我們還正在打造‘智慧化菜園’,在手機上實時查看自己的小菜園、實時查看土壤溫度濕度、遠程控制澆水這些都是基本操作,我們還規劃了跳蚤市場和智慧用工,即自己菜園的蔬菜如果吃不完,可以一鍵拍照轉發到跳蚤市場出售,讓沒有菜園的市民來‘撿漏’;拔草、施肥的活不想干,可以隨時發起‘用工懸賞’,立即通知到在系統注冊的附近村民,村民接單后來幫你耕種。”姚春旭說。

    我有那么一點點動心,你呢?

    記者 楊麗萍 文/圖

    分享到: 編輯:王洋 統籌:陳靜

    相關新聞

    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