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天,4300畝,602萬斤!近日,在滎陽市汜水鎮趙村,8臺聯合收割機在麥田里來回穿梭,收割、脫粒、秸稈粉碎、顆粒入倉一氣呵成,一場農機擂臺賽正在當地火熱上演。
“俺村人只要劃道線,告訴農機手從哪到哪是他家地,一分錢不用花,就能回家等著曬糧了。”趙村黨支部書記梅志磊自豪地說,“今年我們村舉辦農機擂臺賽,不光比收割速度,還比麥粒損失,就是想通過這種方式,培養金牌農機手,擴大合作社知名度,實現糧食產量和集體經濟雙豐收。”
近年來,滎陽市將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作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重要抓手,在宣傳動員、政策指導、機構組建、服務保障等方面打出了一套“組合拳”,推動實現了從無到有、由少到多、由弱到強的快速發展。2021年,趙村借著這股東風,由村黨支部代表村集體注冊成立了振興農機專業合作社,連續3年免費為全村提供收割、犁耙、播種、植保等農機服務,并到周邊鄉村開展農機合作,惠及6個鄉鎮13個村莊1萬余畝地,年創利80萬元,帶動50余戶村民就地轉化就業。
“合作社將來的發展方向就是在現有半托管基礎上實現全托管式農機服務,讓農民騰出時間和精力參加農機服務‘第二職業’,既保證糧食產量,又在家門口實現增收,這也是我們趙村獨有的鄉村振興特色路。”談到未來發展,梅志磊信心滿滿。
記者 史治國 通訊員 陳澤楠 史園園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