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心傳武,以武傳愛

    2024-08-20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8月1日上午,在少林寺的演武場上,劉偉光正全神貫注地施展著他的少林絕學“太祖長拳”,只見他雙腳猛然蹬地,身軀如彈簧般向空中躍起數尺之高,雙臂展開仿若白鶴展翅,引得周圍人連聲叫好。

    快樂的少林練武生活

    劉偉光,河南項城人,12歲時便懷揣著對武術的滿腔熱愛離開了家鄉、踏上了習武的征程。迄今為止,他在登封已有22年之久。

    時光回溯到2005年7月25日,一位母親從周口項城來到登封少林寺探望她在此習武的兒子。當她走進少林寺,看到無數個如他兒子一般大的孩子在烈日下艱苦訓練,豆大的汗珠順著臉頰滑落,稚嫩的臉龐卻透著堅毅,她的心不由得揪緊。

    回憶起習武之路,劉偉光感慨萬千。“練武很苦,初來少林寺學武之時,我年齡尚小,高強度的訓練讓我身心俱疲,每至夜晚,都會非常想家,這種思念化作了我習武的動力。在訓練中,每當想要放棄時,都會想起父母對我的殷切期望,促使我咬緊牙關堅持下去。”他告訴記者,習武之難,并非在于對身體的錘煉,而是對心性的打磨。他回憶起曾經在少林寺練功時,時常會在寒冬臘月中與師兄弟們一起在雪地中練功,直至手腳都凍得快要失去知覺,才肯罷休。

    然而,習武之路也并非只有苦澀。回憶起那些與師兄弟們互相切磋武藝、與師傅促膝長談的溫馨時光,他的臉上不禁泛起了溫暖的笑容。劉偉光告訴記者:“在少林寺學武期間,雖然過程充滿艱辛,但也有許多快樂的時刻。我們師兄弟們親如一家,時常相互鼓勵。每次切磋,大家都會毫無保留地展現自身所學,認真觀察對方動作,彼此學習對方的長處。那種攜手共進、互幫互助的良好氛圍,讓我受益良多。”

    在少林寺中數十載的苦修,使他練就了一身非凡武藝,他向記者透露,如今他掌握的拳法足有上百種之多,而在眾多拳法之中又以太祖長拳最為擅長。劉偉光回首自己的習武之路,感慨萬分,正是那些苦與甜交織的經歷,才鑄就了如今堅韌不拔的自己。

    愛在心頭,夢在堅持

    22年前,他還是一名12歲的稚嫩孩童,懷揣著對傳統武術的熱愛來到少林寺,從此以后無論嚴寒酷暑、刮風下雨,再惡劣的天氣也阻擋不了他前進的腳步。

    12年前,他在少林寺中修行結束,習得一身精湛武藝,為了讓少林功夫傳承下去,他義無反顧的選擇留在登封,成為了一名兢兢業業的武術教練。

    他所作的一切,只因他打心眼兒里喜歡少林功夫。

    “劉教練只在我們放寒暑假的時候回家,我們一天不放假,他便一天不回家。”劉偉光所帶領的班級中一名天真無邪的孩童微笑著告訴記者。

    劉偉光不僅是一名兢兢業業的武術教練,更是孩子們成長道路上的貼心守護者。無論是在練武場上,還是日常生活中,他都傾注了無盡的心血。在練武時,他親身示范,耐心指導,讓孩子們領悟武術的精髓;生活里,他關懷備至,傾聽孩子們的心聲,解決他們的困擾。在他的悉心教導下,孩子們不僅學會了精湛的武術技巧,還學會了如何勇敢地面對挑戰、如何堅持不懈的追求目標、如何以寬容之心面對這個世界。

    對于劉偉光來說,看到學生們的點滴進步是他最大的欣慰。他告訴記者:“我看到這些孩子們就好似看到了那個曾經懷揣夢想的自己,我想把所擁有的最好的本領教給他們。打好拳或許容易,但學會做人卻很難。我想通過練武來不斷打磨孩子們的心性,讓內向的孩子變開朗、讓自律的孩子變卓越。”

    這個年近四十、皮膚黝黑的中年漢子,已然許久未曾歸家探望家中的父母妻兒,他把所有時間都投入到了工作之中,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愛與堅持的力量。他的故事還在繼續,將帶著對武術的熱愛和對學生的期望,在傳承傳統武術的道路上堅定地走下去,書寫更加輝煌的篇章。

    我為少林獻終生

    少林功夫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璀璨瑰寶,承載著中華民族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它的一招一式,不僅展現了力量與技巧的完美結合,更傳遞著對正義、勇敢和智慧的不懈追求。

    劉偉光凝望著遠方,眼眸中盈滿了憧憬與期望。他衷心希望在未來,可以培育出眾多出類拔萃的武術人才,使他們能在各類賽事中光芒四射,吸引越來越多的人來認識和關注中國傳統武術文化。他渴望讓少林功夫成為世界了解中國文化的一張熠熠生輝的名片,讓中華民族的堅韌、自強精神伴隨著武術的廣泛傳播而深深扎根于人們的心中。

    劉偉光的故事,不僅僅是個人對武術的執著與追求,更是中華武術文化傳承與發展的生動寫照,讓中華武術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讓中華民族的智慧和精神在世界的舞臺上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記者 袁建龍 通訊員 李昊陽?文/圖

    分享到: 編輯:王洋 統籌:陳靜

    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