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在繪報 | 夏盡秋來,自然界的溫柔過渡

    2024-08-24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第260期)

    隨著夏日熱情的緩緩落幕,自然界悄然步入了一場盛大的換季儀式——出伏。

    這個不在二十四節氣之列,卻深深烙印在民間心中的時節,標志著長達40天的“三伏天”正式退場,預示著酷暑的終結與初秋的溫柔啟程。

    今天,讓我們攜手漫步于出伏的畫卷之中,細細品味這場季節更迭的奧秘與韻味。

    01
    何為出伏?

    出伏,是二十四節氣之外的民間節氣,根據古代歷法,通常出現在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之后第十天,標志著長達40天的三伏天徹底結束。三伏天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是一年中最熱、最潮濕的時期,而出伏則預示著這段極端天氣的終結,是夏季向秋季過渡的關鍵時期。

    02
    出伏的氣候特征

    溫度漸降:雖然出伏后氣溫不會立即大幅下降,但總體趨勢是逐漸轉涼。早晚溫差開始加大,人們會感受到一絲絲秋意。

    濕度減小:隨著副熱帶高壓的南退,空氣濕度逐漸降低,悶熱的“桑拿天”減少,體感更加舒適。

    雨水變化:出伏后,我國北方地區逐漸進入少雨期,而南方則可能迎來“秋老虎”,即短暫的回熱天氣,但總體降水量也趨于減少。

    03
    出伏與健康養生

    調整作息:出伏以后人體陽氣開始收斂,很多人容易感到疲乏,應順應自然規律,適當調整作息時間,早睡早起,保證充足的睡眠,以適應秋季的養陰之道。

    飲食調養:出伏之后,夏季開始真正意義上向秋季過渡,氣候逐漸干燥,人體的肺氣相對旺盛,飲食上宜清淡,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如百合、銀耳、蓮子等,同時減少辛辣、油膩食物的攝入,以防秋燥傷肺。

    增強體質:秋季是鍛煉身體的好時節,可以適當增加戶外活動,如散步、慢跑、太極拳等,以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注意保暖:雖然我們常說"春捂秋凍",但對于中老年人,特別是老年人,早晚最好要加一件長袖"薄衣"。這樣溫差對于身體的刺激要小一點,心血管疾病風險也小一點!護好脖子、后背、腳部,這些都是血管較豐富的地方,特別是頸部,秋涼的刺激會促使血管收縮,有可能增加心腦血管的風險。

    注意通風:出伏后,溫度會逐漸下降,給了霉菌適宜的繁殖溫度。霉菌的活力很強,一般溫度在25-30℃,濕度在80%以上,并有充足的氧氣時,便會在媒介物上生長繁殖。注意勤開窗通風,天氣好的時候,記得把衣物拿出來曬曬太陽吹吹風。

    04
    出伏意義

    出伏,是自然界的一次溫柔過渡,它帶來了涼爽的秋風,也預示著豐收的希望。

    在這個季節交替的時刻,讓我們學會順應自然,調整身心,以最佳的狀態迎接秋天的到來。

    同時,也讓我們珍惜每一次季節的變換,感受大自然賦予我們的無盡魅力與智慧。

    主創:李丹

    分享到: 編輯:朱琳 實習生 牛玉清 統籌:楊觀軍

    相關新聞

    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