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君
今年是人民政協成立75周年,能夠參與和見證鄭州政協事業發展,我的內心有一種說不出的驕傲與自豪。回望作為政協鄭州市第十三、十四屆委員會副主席的履職生涯,盡是珍貴的記憶和滿滿的收獲。
“政協離咱很近,委員就在身邊”
政協委員分布在不同的行業、不同的領域、不同的工作崗位,平時委員們都很忙,除了政協開全會和常委會,平常難得見上一次面。
為了最大限度地調動各級政協組織和政協委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市政協開展了“創建委員之家、樹立委員形象”活動,推動把“委員之家”打造成為住鄭各級政協委員的學習之家、民主之家、履職之家、溫暖之家、聯誼之家。
“委員之家”如雨后春筍般建立開來,并在具體實踐中不斷完善平臺功能、建立長效機制、創新活動形式,為委員履職搭建了新的平臺,密切了委員與界別群眾的聯系,讓群眾真切感受到“政協離咱很近,委員就在身邊”。
把“金點子”變成助推發展的“金鑰匙”
進入發展新階段,鄭州對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做出一系列部署。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是當務之急,又是長遠之計。我們組織委員開展專題調研,推動職業教育向廣度和深度拓展,助推產業高質量發展。
入公辦園難、入優質民辦園貴,是當時群眾反映較為突出的話題。我們深入鄭州主城區的幼兒園進行專題調研,針對發現的問題撰寫了《創新學前教育體制機制 促進學前教育普惠健康發展》的提案。
聚焦如何做好養老服務工作,我帶領政協委員、相關職能部門和教科文衛體委員會負責同志,前往南京、青島等地深入調研,學習借鑒先進經驗,緊密結合鄭州實際,形成了《關于大力推進我市社區居家養老的建議》,為推進養老改革提供參考。
圍繞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沉下去”、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提上來”,我們在扎實調研的基礎上,邀請政協委員、公民代表及市直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圍繞“推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展”開展專題協商議政。
如何延續城市歷史文脈,讓城市留住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我們組織委員多方走訪、深入調研,提出了關于加強我市祠堂文化搶救性修復和保護的提案。這個提案得到了相關職能部門的積極回應,使得在城市改造中留住了鄉村記憶,保護了宗祠文化的傳承。
在市委堅強領導下,政府重視支持,政協積極作為,黨政部門認真辦理,一個個“金點子”變成了一把把增進民生福祉、助推高質量發展的“金鑰匙”。
共同的夢讓我們同心同向
每年農歷三月三,新鄭黃帝故里都舉行隆重的拜祖大典。我記憶最為深刻的是乙未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那一年,美籍華人張麗莉參加了在新鄭黃帝故里舉行的拜祖大典后,心中非常自豪,由此萌發了在美國舉行同拜活動的想法。在籌備推進過程中,我們想方設法為張麗莉做好指導和服務工作。最終在2016年,舊金山市政府廣場前,“首屆海外炎黃子孫拜祖大典”拉開序幕。
如今,在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影響下,我國港澳臺地區,以及英國、法國、澳大利亞、贊比亞、加拿大、泰國等國家華人華僑陸續舉辦了同拜活動,表達了他們對“根脈所系,魂魄所依”的黃帝故里永恒牽掛,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切認同。
共同的根讓我們緊密相連,共同的夢讓我們同心同向。新時代新征程,我們信心滿懷,踔厲奮發,將繼續在守正創新中不斷探索助力現代化建設的“政協之為”。
(作者系政協鄭州市第十三、十四屆委員會副主席)
《鄭州日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