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啟
發展壯大軟件產業是鄭州“當好國家隊、提升國際化,引領現代化河南建設”必須扛穩的重任,是打造“年輕鄭、科技鄭”的重要抓手。
今年,市委主要領導就“軟件產業”給市政協交任務。市政協研究決定圍繞“推動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開展專題議政。我們經濟委員會接下了這一重任,迅速組建包括市區政協、民主黨派、開發區和45名專家在內的7個課題組,全力以赴做好這項工作。
5個月時間里,7個課題組先后前往12個城市、62家企業實地調研,一次次研討、一次次修改,我們反復打磨完善調研報告,一份5.6萬多字的“推動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專題調研報告出爐。市委主要領導對本次調研給予充分肯定,并對調研報告作出批示。
回顧這份專題調研報告的始末,我仍心潮澎湃、感觸頗深……
多方聯動的“凝聚力”。這次專題議政,我們結合鄭州實際,從層級上、層面上、團體上、區域上多方聯動,廣泛凝聚了各級領導、部門、專家、委員的辛勤和汗水、智慧和心血。市政協主要領導為課題組專家頒發聘書,并全程指導調查研究工作。市政協分管領導主持召開工作推進會、專家評審會,認真研究具體問題。我們首次將發改委、工信局等相關部門列入課題組,便于及時掌握工作最新進展,確保不提“馬后炮”建議。課題組組長劉建華教授認真修改主報告和審核6個子報告,提出多條修改建議;王珂專家帶病參與研討,多方聽取專家意見建議;趙西三委員更改出差行程,按時參加研討會;張學現委員加班加點,認真指導子報告的修改……正是大家的嚴謹專注、精益求精,我們的調研才會取得豐碩成果、良好效果。
深度協商的“執行力”。專題調研中,我們將深度協商貫穿于各階段各環節。組織研討階段,組織相關市直部門座談研究調研課題,形成第一階段研究成果;組織各參與議政的單位開展專題研究,確定報告撰寫內容,形成第二階段研究成果;組織分課題專家組深入研討,先后召開27次研討會,對第二階段研究成果再提升。最后,通過集中成果評審再次對報告精雕細琢。組織調研階段,市政協分管領導先后帶領課題組分赴武漢、青島、杭州調研,學習先進經驗。同時發函收集濟南、重慶和深圳等16個城市經驗做法。之后,課題組將千絲萬縷的信息抽絲剝繭、分門別類梳理,為提出意見建議提供借鑒。專題協商會議結束后,專委會按照市委主要領導提出的新要求,對每項報告再打磨、再精塑,確保報告內容更翔實、更鮮活。
翔實數據的“影響力”。數據表達更準確、直觀,說服力強。調研中,我們一遍遍地和數字“較真”:7個課題組的議政單位與9個省市單位對接,反復溝通核對數據和情況;市工信局信息化與軟件產業處處長張永朋在高鐵上逐項核驗數據;經濟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郭麗萍多方溝通聯系,為《軟件基礎知識介紹》的數據支撐作出很大貢獻……
150余天、7篇調研報告、5.6萬多字、近百條建議……這份專題調研報告的形成過程,既是市政協圍繞中心任務協商議政、建言資政的生動體現,也是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具體實踐。
作為市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我將一如既往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帶領專委會的同志們求真務實開展調研,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鄭州實踐貢獻智慧和力量。
(作者系政協鄭州市第十四屆、十五屆委員會常務委員,鄭州市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
《鄭州日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