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瞭望塔 | 抑郁癥篩查納入學生體檢 這個可以有

    2024-03-08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秦和提交一份《關于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及抑郁癥防治措施的建議》。其中提到,將抑郁癥納入醫療保障體系,定期體檢,加強防與治的結合。秦和表示,近年來因心理問題而引起的青少年自殺或違法犯罪現象屢屢見諸報端,而且,目前青少年心理問題的數量攀升且呈現低齡化趨勢。抑郁癥是一種心理疾病,而非一些人認為的“太矯情”。近年來,因心理問題而引起的青少年自殺或違法犯罪現象頻頻發生,這些悲劇的發生,不僅是個體家庭的損失,也讓整個社會感到無比沉重。

    2023年2月,中國科學院心理所發布的《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顯示,18~24歲年齡組的抑郁風險檢出率達24.1%,顯著高于其他年齡組。也正如全國人大代表秦和所說,目前青少年心理問題的數量攀升且呈現低齡化趨勢。青少年群體患抑郁癥的現象必須得到重視了。

    一般來說,針對抑郁癥問題,及時發現、及時治療,多會得以康復;而缺乏科學認知、沒有及時救治,或許會產生悲劇性的后果。由此可見,對青少年進行抑郁癥篩查,對測評結果異常者給予重點關注,具有很強的現實必要性。

    只不過,在建議落實中還要考慮到,若青少年被篩查出抑郁癥,是否會遭受到同學和老師的異樣眼光?是否會被學校區別對待?這些疑慮如果無法得到解答,那么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建議的實施效果。一方面,一些學生可能會在抑郁癥篩查中故意偽裝自己,掩蓋自身心理問題;另一方面,被查出抑郁癥的學生可能會被貼上標簽,遭受更大的心理壓力和傷害。

    因此,將抑郁癥篩查納入學生體檢,要想達到理想效果,就得注意保護學生個人隱私。抑郁癥篩查結果屬于隱私保護范疇,需要依法進行保護,不得隨意泄露。同時,對測評結果異常者,不能刻意區別對待,引發其他同學的猜忌懷疑。

    防與治的結合,才是解決抑郁癥問題的根本之道。目前,國家衛生健康委、教育部等部門已采取了系列舉措,如推動將抑郁癥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納入大中小學課程設置中,加快兒童精神醫生的培養和心理門診的開設,有序引導大中小學校配備專職心理教師等,都對防治青少年抑郁癥起到了積極作用。

    總之,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必須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共同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攜手努力,才能讓青少年在陽光下快樂成長,讓他們在充滿愛與希望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評論員 任思凝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

    分享到: 編輯:張丹婭 統籌:曹杰

    相關新聞

    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