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讀唐詩:新視角下的解讀與傳播功能 | 詩書繼世,弘揚中華文化

    2024-11-21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再讀唐詩:新視角下的解讀與傳播功能

    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常務理事?盧燕新

    我們今天再讀唐詩,有新方法、新材料,尤其是大數據、數據庫給我們提供了更多的支持。

    “朝與周人辭,暮投鄭人宿”,《宿鄭州》告訴我們從洛陽到鄭州,大概就一天的路程,這是其一。其二,洛陽到鄭州有一個交通干道,晚上在鄭州住宿是很方便的。

    唐朝詩人在詩歌中給我們體現了豐富的精神內容,讓我們能夠在詩歌中領悟。首先是情真意切,比如王昌齡在《芙蓉樓送辛漸二首》中說“一片冰心在玉壺”。其次是思念家園情感,比如大家熟悉的“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為什么起故園情?我們經過研讀以后發現,原來西域情和折柳曲結合起來激發出李白的鄉感,起了一種相思之情——我認為這是一種解讀文本的思路。

    唐詩里面也有愛國和理想壯志。我們仔細解讀《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時,就會發現這里面有很多文辭值得重新拿出來再掂量掂量、再思考思考。比如“劍外忽傳收薊北”“忽”是一個副詞,形容“傳”字以后,把這個時間概念在詩人心目中大大地縮短了,用忽傳、初聞、卻看、漫卷加強了突然性和隨意性,用“即從”“便下”“穿”“向”等詞連接4個地名,表明了實地轉換的突然,造成風馳電掣的氣勢,看出詩人內心情感的變化。

    從唐代詩人身上也可以看到愛民及人格魅力。比如高適《封丘作》“鞭撻黎庶令人悲”。再比如李白《行路難》,在前途茫茫的時候,詩人卻想出他的理想大道,對于困難和曲折可以說是毫不顧忌。

    關于中國古代詩歌傳播功能,我再補充談三點:一是傳播情感。劉禹錫在蘇州當刺史,白居易在洛陽為官,二人中間寫了很多詩,白居易《醉中重留夢得》“劉郎劉郎莫先起,蘇臺蘇臺隔云水”,劉郎就是劉禹錫,蘇臺就是蘇州,他的口吻像對待弟弟一樣,而劉禹錫作《醉答樂天》。在洛陽玩十多天,二人相處甚歡,希望再相聚,通過詩歌傳播深厚友誼情感。二是傳播文化信息。比如沈佺期的《題椰子樹》至少有以下3個信息,唐代疆域、椰子樹特點以及漢唐與域外文化交往。三是傳播地理風物等信息。比如李白的《秋浦歌》、岑參的《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都有豐富的信息。



    分享到: 編輯:張丹婭 統籌:曹杰

    相關新聞

    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视频